[发明专利]一种高孔隙率多层膜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413302.2 | 申请日: | 2012-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0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洪力东;陈博裕;沈丹;郭政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冠力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04 | 分类号: | B29C47/04;B29L7/00;B29L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孔隙率 多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多层膜的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孔隙率多层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锂电池的结构中,隔膜是关键的内层组件之一。隔膜的性能决定了电池界面结构、内阻等,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性能优异的隔膜对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隔膜应该是柔软的、薄的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电芯组装和生产需要良好的机械强度,从历史上看,隔膜厚度大概在25微米或者更大,但为了达到锂电池较高的体积能量密度,需要有较高的孔隙率和较薄的隔膜,并且所有隔膜应该具有至少35%的孔隙率,厚度减少到大约15微米。在此较薄的厚度下,还必须具备制作成电化学电池所具有的机械强度,孔径达到50nm-400nm范围以内。其中,孔隙率是液体灌满孔洞的量,计算孔隙率的公式是Pore voIume(%)=(W1-W2)/d/Vx100%,W1=完全充满已知密度的液体的重量,W2=多孔膜重,D=所使用液体的密度,V=膜的总体积。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较高的孔隙率(较高的孔隙体积)以及较小的孔径,本方案发明了高孔隙率多层膜的制备方法,将具有高孔隙率50%以上的第一层与孔径范围在50nm-400nm且孔隙率在50%或者更小的第二层复合在一起,小孔径大小的隔膜所占整体厚度小于50%,还可以通过控制押出机的进料来控制各层的厚度。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孔隙率多层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第一押出机中,聚乙烯融化在矿物油中,同时聚乙烯与矿物油在第二押出机中也融化,混合物将形成均匀的熔体;
在室温下冷却成膜,聚乙烯结构中的油被除去而形成多孔结构。
进一步,两台所述押出机均由模头所押出,且两层是在相互接触下挤出模头的。
本发明提供的隔膜,在第一押出机中,聚乙烯融化在矿物油中,同时聚乙烯与矿物油在第二押出机中也融化,混合物将形成均匀的熔体;这两台押出机均由模头所押出,且两层是在相互接触下挤出模头的;然后在室温下冷却成膜,聚乙烯结构中的油被除去而形成多孔结构,由于油含量在每一层的区别,膜将含有较高孔隙率和较低孔隙层,通过控制押出机的进料可控制各层的厚度,隔膜通常是较低的孔隙率层,厚度小于50%,以提升隔膜总孔隙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孔隙率多层膜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案例提供的高孔隙率多层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步骤S101中,在第一押出机中,聚乙烯融化在矿物油中,同时聚乙烯与矿物油在第二押出机中也融化,混合物将形成均匀的熔体;
在步骤S102中,这两台押出机均由模头所押出,且两层是在相互接触下挤出模头的;
在步骤S103中,在室温下冷却成膜,聚乙烯结构中的油被除去而形成多孔结构。
在第一押出机中,聚乙烯融化在矿物油中,同时聚乙烯与矿物油在第二押出机中也融化,混合物将形成均匀的熔体;这两台押出机均由模头所押出,且两层是在相互接触下挤出模头的;然后在室温下冷却成膜,聚乙烯结构中的油被除去而形成多孔结构,由于油含量在每一层的区别,膜将含有较高孔隙率和较低孔隙层。
控制押出机的进料可控制各层的厚度,隔膜通常是较低的孔隙率层,厚度小于60%,以提升隔膜总孔隙率。
本发明提供的隔膜,在第一押出机中,聚乙烯融化在矿物油中,同时聚乙烯与矿物油在第二押出机中也融化,混合物将形成均匀的熔体;这两台押出机均由模头所押出,且两层是在相互接触下挤出模头的;然后在室温下冷却成膜,聚乙烯结构中的油被除去而形成多孔结构,由于油含量在每一层的区别,膜将含有较高孔隙率和较低空隙层,通过控制押出机的进料可控制各层的厚度,隔膜通常是较低的孔隙率层,厚度小于50%,以提升隔膜总孔隙率。
此膜具有高孔隙率和离子导通率,而且仍保持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柔韧性,性能大大提高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冠力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冠力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33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眩光照明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智能电饭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