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布式链路聚合组业务切换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10246.7 | 申请日: | 2012-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04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魏月华;许雪琼;孙仲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12/891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解婷婷;李健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布式 聚合 业务 切换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链路聚合组业务切换方法和装置,在LAG成员发生变化时,流量能够迅速切换到其他链路上进行传输。所述方法包括:当分布式链路聚合端内系统内出现不可用端口时,由该端内系统确定该不可用端口当前对应的业务为待切换业务;或者,当分布式链路聚合门户系统内出现不可用端内系统时,由该端内系统的相邻端内系统确定该不可用端内系统当前对应的业务为待切换业务;由确定待切换业务的端内系统按照预先为待切换业务配置的端口序列确定待切换业务的备份端口,取消待切换业务与不可用端口的对应关系,建立待切换业务与备份端口的对应关系。所述切换装置位于分布式链路聚合端内系统,包括待切换业务确定模块、对应关系重建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保护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分布式链路聚合组业务切换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宽带业务的飞速发展,网络与网络之间的互连使用得越来越多,承载了更多的业务。网络内部根据其所采用的技术,均可有多种方法对链路及其上的节点实现保护。随着对流量的保护需求越来越强烈,要求越来越高,有运营商也提出了需要对网络互连区域的保护需求。可以采用端口聚合的方式来实现该保护,常用的方式可以是端口聚合,也可以是环路保护。环网保护技术受到网络拓扑的限制,对于网络互连部分采用全网连接的方式不适用。在IEEE现有标准802.1AX-链路聚合能够实现多条链路的保护,但仅限于支持的是单节点的链路聚合,不能满足节点保护的需求。
为了适用于网络与网络互连区域组网方式更加多样化,并能实现链路和边缘节点的保护,IEEE标准组织提出扩展802.1AX-链路聚合来实现DRNI(即Distributed ResilientNetwork Interconnect,分布式弹性网络互连),以支持多节点的链路聚合。DRNI对802.1AX进行扩展,使链路聚合组的两端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节点组成一个逻辑节点进行聚合,即由这些节点的多条链路组成一个分布式LAG(即,Link Aggregation Group,链路聚合组),从而保证网络互连区域的链路和节点双重保护。
如图1所示,LAG的两端分别由1个门户系统(Portal)组成,每个门户系统由2个系统组成,其中,Portal1由系统A、B组成,称系统A和系统B为Portal1的“端内系统”简称“系统”,系统A和系统B互为相邻系统。Portal2由系统C、D组成。Portal 1和Portal 2之间的链路1、链路2、链路3、链路4聚合成分布式LAG。
目前,DRNI采用按业务报文分发方式,节点接收到报文,根据业务报文的标识符(如VLAN ID,简称VID)对业务报文进行转发。节点接收到要发往本网络内部的报文,或要通过本节点的聚合链路发往NNI(Network Node Interface,网络节点接口)侧的报文,需要判断该报文的业务标识符是否在端口业务表和聚合器业务表中,如果该VID在端口业务表中,则转发,否则丢弃。当链路或节点发生故障时,需要将业务切换到其他端口或其他节点发送,但其他端口或节点并无该业务,导致该业务被丢弃,流量中断。
针对这种情况,如何保证在链路或节点发生故障时,节点之间通过重新协商选择聚合链路来实现业务快速切换,降低故障对业务的影响,目前尚没有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布式链路聚合组业务切换方法和装置,在LAG成员发生变化时,流量能够迅速切换到其他链路上进行传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链路聚合组(LAG)业务切换方法,包括:
当分布式链路聚合端内系统内出现不可用端口时,由所述端内系统确定所述不可用端口当前对应的业务为待切换业务;或者,当分布式链路聚合门户系统内出现不可用端内系统时,由所述端内系统的相邻端内系统确定所述不可用端内系统当前对应的业务为待切换业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02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