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常温铁系硫化氢脱除剂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10079.6 | 申请日: | 2012-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2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智宏;刘幸幸;李蒙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12 | 分类号: | B01J20/12;B01J20/30;B01D53/81;B01D53/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常温 硫化氢 脱除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脱硫剂,尤其涉及一种常温铁系硫化氢脱除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凡含硫化合物参加的各类反应都有可能生成硫化氢,工业中的硫化氢主要存在于炼油厂、天然气净化厂、煤气净化厂等气体加工产业里。其中硫化氢占硫化物的90%以上,它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不仅引起设备、管道的腐蚀,而且可以使催化剂中毒,并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目前,脱除硫化氢的方法种类繁多,按脱硫方法,可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传统的湿法脱硫技术比较成熟,能在低温或常温下进行,且具有处理量大,可再生等特点,但脱硫精度低。干法脱硫技术常用于中高温的气体精细脱硫,但硫容低。干法按吸收剂种类不同,可以分为包括金属氧化剂吸收法,活性炭吸收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生化法脱硫等。金属氧化剂吸收法作为传统的硫化氢脱除法,因原料易得,脱硫效率高,污染少而一直备受关注。常见的金属氧化剂有氧化锌、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钙、氧化锰等,其中氧化铁因为其价格低廉,来源充足备受关注。
铁氧化物的脱硫剂在使用温区为300℃~900℃时和硫化氢的反应速度快,有较高的活性,但当使用温度降至100℃以下时,硫化速度变慢,且气体在脱硫剂间的扩散速度也会变慢,硫化氢脱除率很低,脱硫剂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硫化氢脱除剂的组成一般由脱硫活性物、成型助剂、载体组成,制备方法以机械混合、浸渍焙烧法为主。CN101591577以机械混合法制备了一种由氧化锌、碳酸锰、碱性助剂和混合助剂组成的常温脱硫剂,混合助剂由粘土和高容硫粉组成,其活性成分占50~90%,分散性欠佳,单位活性物的硫容不高;CN101322915A以凹凸棒土和活性氧化铝为载体,用机械混合和浸渍焙烧相结合制备出含有过渡金属或镧系非贵金属为活性成分的脱硫剂用于高浓度含硫气体,由于使用的混合载体是用机械混合法制得,难以完全混合均匀,影响了后续浸渍活性物的分散性,主要用于高浓度SO2气的脱除;以浸渍法制备的脱硫剂中,GB 2122597中的TiO2基脱硫剂和US4818740以氧化铝为载体,活性组分是Fe2O3和Cr2O3用于低含量硫化氢的脱除;CN102049179A在非常压下进行二次浸渍,活性物是氧化铁,载体是活性炭或者氧化铝用于高浓度硫化氢气体的脱除。
铁系硫化氢脱除剂在制备时,含铁物质在制备过程中极易相互转化,特别是有载体存在制备负载型脱硫剂时,还会受载体影响,往往造成负载的铁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是多种物相共存,有的铁氧化物活性高,有的活性低,在脱硫温度低至常温时,不同铁氧化物脱除硫化氢活性的差异明显,有的铁氧化物在脱硫初期的相当长时间内脱硫活性极低,用于低浓度硫化氢脱除时,脱除率低,因此在常温脱硫中负载型铁系脱硫剂表现为活性不高,制备的重现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同于以往制备技术的方法,一种常温铁系硫化氢脱除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条件可控性强,操作简便,克服了颗粒产品重现性差的缺点,金属盐的转化完全,在高空速时用于硫化氢的脱除时,仍有较高的活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常温铁基硫化氢脱除剂的制备方法,可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
(1)碱活化载体粘土
以粘土为载体,将其用水配成浆液,固液比为1∶2~1∶10,加入NaOH调节溶液的pH值至10~12,浸泡活化10~24小时,离心分出粘土,用蒸馏水洗涤后离心分离出产品,100℃干燥离心物2小时得到碱活化粘土;
(2)均相沉淀负载铁铜
将步骤(1)所得产物按固液比为1∶5~1∶50加入到水中,强力超声分散成浆液,然后在浆液中加入铁盐和铜盐,使浆液中铁盐铜盐浓度控制在0.1~1M,铜和铁元素的摩尔比为1∶4~1∶20,按金属盐(铁盐和铜盐之和)和尿素摩尔比为1∶5~1∶15加入尿素,搅拌,回流,控制反应温度在80~110℃,反应4~10小时,离心分离出产物,洗涤至无反离子,100℃干燥离心物2小时,在200~400℃灼烧1~3小时得最终的硫化氢脱除剂产品;
所述的粘土包括白土、凹凸棒土、蒙脱土。
所述的粘土为凹凸棒土。
所述的铁盐铜盐包括硫酸盐、硝酸盐或氯化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00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