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脱硝功能的CO锅炉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408291.9 | 申请日: | 2012-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6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 发明(设计)人: | 彭德强;李欣;齐慧敏;刘志禹;陈新;王明星;王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F23J15/04 | 分类号: | F23J15/04;B01D53/86;B01D53/79;B01D53/5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功能 co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气治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脱硝功能的CO锅炉。
背景技术
氮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在职业环境中接触的是几种气体混合物常称为硝烟(气),主要为NO和NO2,以NO2为主。NOx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以NO和NO2为主的NOx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一个重要原因。汽车尾气中的NOx与碳氢化合物经紫外线照射发生反应形成的有毒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具有特殊气味,刺激眼睛,伤害植物,并能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另外,NOx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的硝酸和亚硝酸是酸雨的成分。NOx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损害呼吸道。
全世界每年排入大气的NOx总量约达5000万吨,2008年,我国NOx排放量已达到2000万吨,成为世界第一大排放国。若不采取措施控制,预计到2020年,NOx排放量将达到3000万吨,我国“十一五”期间削减二氧化硫10%的努力,也将因NOx排放量的显著上升而全部抵消。目前,我国已将NOx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期间总量控制范畴。排放到大气中的NOx主要有三个来源:电厂(约占46%)、汽车尾气(约占49%)和炼油化工厂(约占5%)。
FCC工艺中,催化剂颗粒在催化裂化反应区和催化剂再生区之间多次循环操作,在再生期间,催化剂颗粒上的来自裂化反应的焦炭在高温下通过空气氧化除去,使催化剂的恢复活性,并在裂化反应中再次利用。FCC烟气中NOx主要来自催化剂上含氮焦炭的燃烧,因此所有处理含氮原料的FCC装置都会存在NOx的排放问题。FCC烟气中的NOx量一般占全厂NOx排放量的50%,是炼油厂最大的NOx排放源。FCC原料中氮含量一般在0.05%~0.35%,原料氮中约45%进入液体产品,约10%进入气体产品,其余进入焦炭中。焦炭中的氮约有10%~30%作为NO进入烟气,其余则被焦炭和CO还原为N2排放。
目前烟气脱硝技术主要有:气相反应的SCR法(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和SNCR法(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液体吸收法、固体吸附法、高能电子活化氧化法等。
SCR法是在催化剂作用下,利用还原剂选择性的与烟气中的NOx反应,生成无毒害作用的N2和H2O的技术,其还原剂可以是氨气、氨水或尿素,亦可选用CO或H2,还可选用小分子烷烃。SCR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具有脱硝效率高,放热量小,技术成熟等优点,是目前国内外烟气脱硝工程中应用最多的技术。
SNCR法是在没有催化剂的作用下,向900~1100℃的炉膛中喷入还原剂(一般使用氨、氨水或尿素),还原剂迅速热解为NH3,与烟气中的NOx反应生成N2和H2O,炉膛中有一定O2存在,喷入的还原剂选择性的与NOx反应,基本不与O2反应。如果FCC装置配备了CO锅炉,SNCR可以直接应用。将氨注射到CO锅炉的上游使得NH3与NOx在CO锅炉内发生反应。此法中的NOx脱除范围限制在40~60%。值得关注的是,如果FCC尾气中的SOx含会高会导致硫酸铵沉积在CO锅炉内。
CN201524525U介绍了一种SCR烟气脱硝装置,它包括催化反应器、氨/空气混合器、氨喷射隔栅、空气预热器,其中催化反应器的一端通过省煤器与锅炉管接,另一端通过空气预热器与除尘器管接,所述氨/空气混合器的一入口与稀释风机管接,所述氨/空气混合器的另一入口顺序管接有氨缓冲槽、氨蒸发器、液氨储槽。该结构的不足之处在于,反应器内部烟气分布不均匀,影响脱硝效率,并产生氨逃逸;同时,催化反应器置于锅炉外部,占地面积大,设备投资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82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复合道
- 下一篇:一种丁二烯抽提装置尾气回收系统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