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TFT-LCD阵列基板配线结构及TFT-LCD阵列基板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06280.7 | 申请日: | 2012-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8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汪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62 | 分类号: | G02F1/1362;G02F1/1368;G02F1/1339;H01L27/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郑玮 |
地址: |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tft lcd 阵列 基板配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平板显示技术,特别涉及一种TFT-LCD阵列基板配线结构及TFT-LCD阵列基板。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主要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和背光模块等。阵列基板上设置有多个薄膜晶体管(TFT)、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栅极线。为了给每个TFT施加相应的电压,需要在阵列基板的非显示区域设置多条配线,所述配线与数据线或者栅极线相连接,用于将外界电压输入到TFT。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设置于阵列基板上的TFT-LCD阵列基板配线结构100包括非显示区域101和显示区域102,所述非显示区域101包围显示区域102,所述TFT-LCD阵列基板配线结构100包括多条配线103。在显示区域102内设置有多条数据线104和多条扫描线105。具体地说,所述多条配线103包括多条数据配线1031和多条扫描配线1032,所述多条数据配线1031分别与所述多条数据线104相连接,所述多条扫描配线1032分别与所述多条扫描线105相连接。在所述非显示区域101内具有一封框胶区域106,用于涂布封框胶,所述多条配线103横跨所述封框胶区域106。因为配线103多用不透光的金属制成,因此配线103会影响封框胶的UV固化效果。
所述多条配线103的一端连接显示区域101内的数据线104或者扫描线105,另一端用于连接外接IC。因为IC的接口宽度通常远小于显示区域101的宽度或长度,因此多条配线103通常呈扇形分布(包括位于扇形中心部位的中心配线L11和位于扇形外围的最外围配线L12等)。扇形分布的配线会造成每条配线的长度并不相等,从而导致每条配线的电阻都不同。
考虑不同电阻对信号的延迟问题,在阵列基板配线结构时通常都要采用等电阻布线方式。等电阻布线方式主要包括两种:“Z”字形布线方式和渐变线宽布线方式。“Z”字形布线方式需要的布线区域比较大,等电阻的效果也有限,而且配线的电阻也会比较大。
渐变线宽布线方式,是通过调整不同配线的线宽使得不同长度的配线电阻相同。图2为中心部位的中心配线和扇形外围的最外围配线的放大示意图。如图2所示,位于扇形中心部位的配线L11因为其长度较短其线宽可以设置较窄,而位于扇形最外围的配线L12因为其长度较长其线宽则需要较宽。因为对扇形中心配线L11的线宽有限制,所以扇形外围的配线线宽就会比较宽。线宽过宽后会造成阵列基板对UV光的透过率下降,从而导致封框胶无法有效固化。在图2中,中心配线L11的电阻R11和最外围的配线L12的电阻R12如下:
其中,ρ表示配线的电阻率,d表示配线的膜厚,W1表示中心配线L11的线宽,W2表示最外围的配线L12的线宽,T表示最外围配线L12倾斜部分的垂直距离,H表示最外围配线L12倾斜部分的水平距离。
在阵列配线结构中,通常配线的数量都比较多,可以认为最外围的配线L12与相邻的一根配线近似平行,这时最外围的配线L12与相邻的一根配线之间的间距为X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62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