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后喷水泥砂浆砌筑砌体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03333.X | 申请日: | 201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76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猛;江绍鸣;庄景峰;陈伯坚;陈华;周占义;梁水平;吴文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特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4 | 分类号: | E04G21/14;E04C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喷水 砂浆 砌筑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的砌体工程的砌筑施工方法,尤其是涉及砌筑所用砂浆采用后面喷射作业的施工方法,并对砌体构件进行改良从而提升砌体的侧摩擦力。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上的砌体工程目前较多采用砌体构件来砌筑。
砌体工程一般采用砂浆来连接上下左右的砌体构件,由于砌筑砂浆初凝时间的限制,为防止受力荷载过大,经常对每天所砌筑的砌体工程的高度进行限制,这样建筑施工过程的工效受到严重影响。分析其原因是因为砌筑过程中,砂浆层的凝结时间,造成砂浆层无法在短时间承载过重的上部砌体构件的重量,必须等砂浆层凝结并具备一定强度后才可以进行施工。
另一方,面对通过对砌体工程进行破坏性试验,以及对因不同原因造成的砌体工程受损进行调查分析,均可以发现,整个砌体工程的最薄弱的地方是砌筑砂浆与砌体构件的临界面。该结合面由于两种不同的材质连接在一起,该结合面最容易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该结合面是通过摩擦阻力来达到水平抗荷载的作用。因此如果无法有效地提升该处的抗水平荷载的能力,就无法实质地提升砌体工程的水平抗载能力。
中国专利CN101126259公开一种“N式砌块”砌筑砌体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基础上用“N式砌块”同缝或错缝砌筑砌体,使上下“N式砌块”的肋对肋;2)在垂直方向上每砌筑一段砌体,向砌体孔内浇注混凝土。与K式砌块相比,用“N式砌块”配筋砌筑的砌体剪力墙结构,代替当前广为采用的框架结构,可以节约钢材50%,节约模板70%,节约工时30%,每平方米降低工程造价100~150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砌体工程施工过程中高度方向无法连续作业,以及砌体工程中砂浆与砌体构件的连接面抗水平荷载力偏小的难题,提供一种后喷水泥砂浆砌筑砌体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实现的原理为:通过改变砌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受力原理,就是在砂浆凝结之前由砌体构件之间相互承重受力,不需要砌筑砂浆参与重力的受力。这样就可以实现砌体工程连续砌筑,而不会受到砂浆因凝结前期抗压强度不足影响。
在提升砌体工程中砂浆与砌体构件的连接面抗水平荷载力方面,则通过改良砂浆层与砌体构件的几何形状,从而实现砂浆层与砌体构件参与薄弱临界面的水平抗荷载受力体系中。这样就因整体参与水平抗荷载受力,会较大程度地提升原来的砌体工程中砂浆与砌体构件的连接面抗水平荷载力。
所述一种后喷水泥砂浆砌筑砌体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砌体构件的至少1个表面设置内凹槽;
2)在无砂浆情况下自稳砌筑砌体构件;
3)在已经自稳砌筑的砌体工程的相应位置开设用于填注砂浆的注砂浆孔;
4)通过注砂浆孔对砌体构件之间的沟槽注射砂浆;
5)外溢砂浆清理处理;
6)按传统方式抹灰粉刷砌体工程,砌体工程收尾竣工。
在步骤1)中,所述砌体构件的尺寸可为:(200~250)mm×(250~300)mm×(450~750)mm,最好为200mm×250mm×600mm,其中,在(200~250)mm×(450~750)mm和(200~250)mm×(250~300)mm的4个面均开设深度为20~30mm的内凹槽;或在(200~250)mm×(450~750)mm的一面上开设深度为20~30mm的内凹槽;或在(200~250)mm×(250~300)mm的侧面仅单侧开设深度为20~30mm的内凹槽。
其中,(200~250)mm×(450~750)mm和(200~250)mm×(250~300)mm的4个面均开设深度为20~30mm的内凹槽的砌体构件可作为按标准尺寸生产所需砌体构件;在(200~250)mm×(450~750)mm的一面上开设深度为20~30mm的内凹槽的砌体构件可作为在砌体工程顶部位置使用的专用砌体构件;在(200~250)mm×(250~300)mm的侧面仅单侧开设深度为20~30mm的内凹槽的砌体构件可作为在砌体工程左右两侧连接柱和剪力砌部位使用专用砌体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特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特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33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语音对线仪
- 下一篇:一种建筑用柱塑料模板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