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细胞培养方法以及进行该方法的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91100.2 | 申请日: | 2006-10-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4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J·A·卡斯蒂略弗南德兹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尔特莱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C12N5/00;C12N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陶家蓉 |
地址: | 比利时*** | 国省代码: | 比利时;B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细胞培养 方法 以及 进行 设备 | ||
1.一种细胞培养设备(1),其包括:
-具有顶盖(19)的培养容器(2),其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区(3)和至少一个第二区(5),所述第一区(3)是基本不含任何细胞的培养基的转移区,而所述第二区(5)是细胞培养区,所述第一区(3)位于第二区内部,
-使培养基通过培养区(5)循环的循环培养基的装置,所述培养区(5)包括底壁(15)和顶壁(16),各壁(15,16)具有能够转移基本不含细胞的培养基的开口(17),
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至少一个第三区(4)和至少一个第四区(6),这两个区都是基本不含细胞的培养基的转移区,所述第三区(4)是所述第二区(5)之内和所述第一区(3)之外的区域,而所述第四区(6)是所述第二区(5)之外的区域,所述第三区(4)与第一(3)和第二区(5)培养基连通,而所述第四区(6)经培养基循环装置与第二区(5)(培养区(5))和第一区(3)(培养基转移区(3))培养基连通,其中,培养基循环装置能够使培养基在所述第二培养区(5)内从底部循环到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在于,培养基循环装置由设置在所述培养设备(1)底部的离心泵以及至少一个导向装置(12,14,25)构成,包括至少一个能够围绕基本位于中心的旋转轴(8)旋转的磁力设备(7)、至少一个入口(11)和至少一个培养基出口(13),所述循环装置被设计成将培养基吸入由磁力设备(7)旋转形成的虹吸管并将培养基推向置于所述磁力设备(7)外部区域内的培养基出口(13),所述离心泵由设计成能使不与所述设备(1)外部连通的培养基产生循环的旋转磁力马达驱动,前提是能引导培养基通过所述出口(13)朝容器(2)顶部推进。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1),其包括一系列培养模块(m1,...,mn),各模块包括所述第一区(3)、所述第二区(5)、所述第三区(4)和所述第四区(6),其中,所述一系列培养模块中的相邻模块由培养基连通,且各模块的所述第一区(3)和所述第四区(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循环装置连通。
4.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在于,循环装置被限定在底部模块(m0)内,所述底部模块(m0)与至少一个第一培养基转移区(3)和至少一个第四培养基转移区(6)直接或间接培养基连通。
5.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还包括顶部模块(mt),所述顶部模块(mt)至少包括顶盖(19)。
6.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区(6)包括至少一个基本垂直或倾斜的流动壁(18)。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垂直或倾斜的流动壁(18)包含亲水膜。
8.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还包括至少一个气体入口开口(20)和一个气体出口开口(21)。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入口开口(20)与至少一个第四培养基转移区(6)连通。
10.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入口开口(20)与分布管相连。
11.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在于,培养容器(2)的顶盖(19)与至少一个第二培养区(5)所述顶壁(16)的至少一部分相连。
12.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还包括加热装置,前提是能加热转移的培养基(M)。
13.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还包括测量培养参数的传感器(23),所述传感器(23)与培养基(M)接触。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23)是一次性光学传感器,前提是能将代表要测量的参数的光信号通过所述培养容器(2)传递到位于所述设备(1)之外的光信号接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尔特莱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阿尔特莱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110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