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光栅剪切干涉检测系统的微透镜定焦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90365.0 | 申请日: | 2012-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9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朱咸昌;伍凡;曹学东;吴时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11/02 | 分类号: | G01M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杨学明;顾炜 |
地址: | 610209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光栅 剪切 干涉 检测 系统 透镜 方法 | ||
1.一种基于光栅剪切干涉检测系统的微透镜定焦检测方法,该检测系统由He-Ne激光器(1)、聚光镜(2)、平行光管(3)、小孔挡板(4)、被测微透镜(5)、郎奇光栅(6)和CCD探测器(7)组成,通过郎奇光栅(6)的0级和1级衍射光干涉产生的条纹变化状况,完成被测微透镜(5)的定焦检测,其特征是:该方法可通过以下步骤完成对被测微透镜(5)的定焦测量:
步骤1:将郎奇光栅(6)置于被测微透镜(5)的焦前,利用微移平台移动CCD探测(7),使郎奇光栅(6)在CCD探测器(7)上清晰成像即CCD探测器(7)的像面与郎奇光栅(6)的刻画表面重合;
步骤2:移动CCD探测器(7),使其成像焦面与郎奇光栅(6)的轴向距离为h并用CCD探测器(7)测量干涉条纹的周期p1;
步骤3:移动郎奇光栅(6),使其位于被测微透镜(5)的焦后,利用CCD探测器(7)测量干涉条纹的周期p2;
步骤4:根据两次测量时条纹周期的变化,结合郎奇光栅(6)移动的距离l,即可分别计算郎奇光栅(6)两次测量时的离焦量s1和s2;
步骤5:根据郎奇光栅(6)的离焦量s1和CCD探测器(7)与郎奇光栅(6)的距离h即可计算CCD探测器的离焦位置z:
将CCD探测器(7)向被测微透镜(5)移动z即可完成对被测微透镜(5)的定焦测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透镜定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的离焦量s1和s2具体计算方法如下:根据物理光学理论:
式中p为CCD探测器(7)测量的郎奇光栅(6)的周期,根据两次测量干涉条纹周期的变化关系p1s1=p2s2结合光栅移动距离l=s1+s2,分别计算两次测量时光栅离焦量:
3.一种基于光栅剪切干涉检测系统的微透镜阵列定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微透镜阵列各个子单元相当于一个小孔径的微透镜,该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完成微透镜阵列各个子单元的定焦测量:
步骤A1:根据权利要求1的步骤1到步骤5完成微透镜阵列第一个子单元的定焦检测,以该子单元作为基准,将郎奇光栅(6)移动到微透镜阵列该被测子单元焦后,使其离焦量为s,用CCD探测器测量相应的干涉条纹周期ps;
步骤A2:移动小孔挡板(4)将微透镜阵列其余各个子单元依次移动进入检测光路系统,用CCD探测器(7)分别记录相应的干涉条纹周期pi;
步骤A3:根据微透镜阵列各个子单元的条纹周期变化,可计算出相应子单元的离焦变化量Δsi:
当ps=pi时,si=s即两个子单元的光栅离焦量一致,微透镜阵列定焦检测是以第一个子单元为基准,根据测量其余子单元的焦面和基准子单元焦面间的离焦变化量Δsi,完成对各个子单元的定焦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036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激光能量密度的监测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芯片集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