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段直接升温烧结法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88847.2 | 申请日: | 2012-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18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童庆松;王浪;周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505 | 分类号: | H01M4/505;H01M4/525;H01G9/042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50007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接 升温 烧结 法制 备富锂 固溶体 正极 材料 方法 | ||
1.一种两段直接升温烧结法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过程由以下步骤组成:
(1)按照锂离子、镍离子、锰离子、钴离子、氧化剂摩尔比为(1+x) : (1-x)·y : (x+z-x·z) : (1-x) ·k : q 分别称取锂的化合物、镍的化合物、锰的化合物、钴的化合物、氧化剂; x、y、z、k、q的取值范围同时满足以下关系:0.15≤x≤0.60, 0.05≤y≤0.45, 0.125≤z≤0.75, 0.05≤k≤0.45, 0.25≤q/(x+z-x·z)≤1.3, -0.1≤ (2·(1-x)·y + 4·(x+z-x·z) + 3·(1-x) ·k-x-3) ≤0.1;反应物总重量是锂的化合物、镍的化合物、锰的化合物及钴的化合物的总重量;按照反应物总重量与湿磨介质的重量比在5:75至5:1范围称量湿磨介质;
(2)将氧化剂与湿磨介质混合,再混入称取的镍的化合物、锰的化合物和钴的化合物,湿磨混合1小时~15小时,加入氨水使溶液酸度落在pH 10至pH 14之间,加入锂的化合物,湿磨混合1小时~15小时,制备包含沉淀物的反应混合溶液;将包含沉淀物的反应混合溶液在40℃至95℃陈化2小时至24小时,得到前驱物1;将前驱物1用加热干燥方法制备干燥的前驱物2;将前驱物2置于空气或富氧空气或纯氧气氛中, 在300℃~550℃温度区间的任一温度烧结3小时~15小时,接着在800℃~1050℃温度区间的任一温度烧结3小时~24小时,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段直接升温烧结法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剂是过氧化氢、HNO2、Na2O2、K2O2、MgO2、CaO2、I?、高锰酸、过醋酸、过甲酸、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环己酮、过氧化叔丁醇或过氧化苯甲酸特丁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段直接升温烧结法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锂的化合物是氢氧化锂、草酸锂、硝酸锂、碳酸锂、硫酸锂、乙酸锂、柠檬酸锂、甲酸锂、碘化锂、氯化锂或氧化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段直接升温烧结法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镍的化合物是氢氧化镍、草酸镍、硝酸镍、碳酸镍、柠檬酸镍、碱式碳酸镍、乙酸镍、甲酸镍或氯化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段直接升温烧结法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锰的化合物是草酸锰、硝酸锰、硫酸锰、乙酸锰、甲酸锰或氯化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段直接升温烧结法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钴的化合物是氢氧化钴、草酸钴、硝酸钴、碳酸钴、柠檬酸钴、碱式碳酸钴、乙酸钴、甲酸钴或氯化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段直接升温烧结法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干燥方法是真空干燥或喷雾干燥或常压加热干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段直接升温烧结法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干燥是将前驱物1在80℃~280℃温度区间的任一温度,在介于10Pa ~ 10132Pa压力的真空下干燥,制备前驱物2;所述的喷雾干燥是在110℃~280℃温度区间的任一温度,采用喷雾干燥机制备干燥的前驱物2;所述的常压加热干燥是将前驱物1在150℃~280℃温度区间的任一温度加热干燥,制备前驱物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段直接升温烧结法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湿磨介质为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或者是乙醇、甲醇或甲醛与去离子水或蒸馏水体积比在10:1~100范围的溶液;所述的富氧气体是氧气体积含量大于21%小于100%之间的气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段直接升温烧结法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湿磨设备包括普通球磨机、超能球磨机或湿磨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师范大学,未经福建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884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