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长寿命水力碎浆机叶轮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88003.8 | 申请日: | 2012-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9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殷凤仕;薛冰;耿家东;周丽;孙国栋;朱修宇;徐振;张文学;贾贺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淄博聚丰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58 | 分类号: | C22C38/58;C22C38/48;C21D9/00;C21D1/26;C21D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寿命 水力 碎浆机 叶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长寿命水力碎浆机叶轮及其制造方法,属于造纸机械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力碎浆机是废纸处理、废纸脱墨的主要设备之一。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机械旋转以及同时产生的高速水力循环作用和浆料间的相互摩擦,纸料的吸水润胀,使结合浆和湿态下纤维结合力降低,达到碎浆的目的。水力碎浆机的关键部件是转子叶轮。水力碎浆机叶轮,尺寸大,既要求质量轻、耐磨又要求耐冲击和耐腐蚀。目前,水力碎浆机叶轮通常选用马氏体不锈钢制造。马氏体不锈钢典型的牌号有12Cr13,20Cr13,30Cr13,40Cr13等,在淬火回火处理状态下使用。随含碳量的提高,马氏体不锈钢的强度、硬度提高,但韧性和耐蚀性降低。降低含碳量,韧性和耐蚀性虽然可以提高,但由于硬度降低,耐磨性又不足。因此,目前制造的水力碎浆机叶轮使用寿命短,一般只有60-90天,需频繁更换,不仅降低生产率,而且还使碎浆的效率降低,增加能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工作性能优良的长寿命水力碎浆机叶轮及其制造方法,其技术方案为:
一种长寿命水力碎浆机叶轮,采用马氏体不锈钢制造,其特征在于马氏体不锈钢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为:碳0.005~0.15,硅0~1.0,锰0.5~2.0,磷0~0.030,硫0~0.010,铬12.5~15.0,镍1.0-4.0,钼0.4~1.0,氮0.005~0.10,铌0.05~0.50,钒0.5-1.2,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所述的长寿命水力碎浆机叶轮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构成元素的原料组成物经熔炼后直接铸造成型;2)退火;3)机械加工;4)最终热处理,其特征在于:步骤2)的退火工艺为加热到680-710℃保持1-6h后炉冷至600℃,出炉空冷;步骤4)处理工艺依次包括淬火处理和回火处理,其中淬火处理为加热到880-1050℃保持30-120min,然后油冷或空冷;回火处理为加热到550℃-700℃保持30-120min,然后油冷或空冷。
上述发明技术方案的原理是:采用一种高韧性、耐磨、耐蚀的马氏体不锈钢制造水力碎浆机叶轮,该马氏体不锈钢是通过降低碳含量来保证高韧性和耐蚀性,添加氮元素和钒、铌元素,配合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形成碳氮化物弥散强化相保证高的硬度和耐磨性。由于所用马氏体不锈钢具有高韧性、耐磨、耐蚀的特点,大大延长了水力碎浆机叶轮的使用寿命。
下面对本发明所用马氏体不锈钢各构成元素含量范围的选择理由进一步解释如下:
碳:形成碳化物,提高硬度和耐磨性,但增加脆性,同时还消耗基体中的铬元素,使耐蚀性降低,但过低的含碳量又会使钢的硬度不足。因此,本发明钢中碳的质量百分比控制在0.005~0.15%之间。
氮:与碳、铌、钒元素结合形成MX(M指V、Nb等金属元素,X指C和N)型碳氮化物纳米强化相。氮含量过高,易于形成粗大碳氮化物相,不利于提高强度和硬度,过低又不足以形成足够的碳氮化物强化相。因此,本发明钢中氮的的质量百分数控制在0.005~0.10%。
铬:提高耐蚀性,但同时也是铁素体形成元素,因此过高的铬含量会导致最终热处理加热时形成大量δ-铁素体,不利于强度和硬度的提高。但铬的质量分数低于12.5%,基体的电极电位会显著降低,降低耐蚀性。因此,本发明钢中铬的质量百分数控制在12.5~15.0%之间。
镍:奥氏体形成元素,起抑制δ-铁素体形成的作用。镍的质量百分含量低于1.0%时,不足以抑制最终热处理加热时δ-铁素体的形成,超过4.0%后,其有益作用不再增加,同时因镍的价格昂贵,尽量少用。因此,本发明钢中镍的质量百分数控制在1.0~4.0%之间。
钼:固溶强化元素,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从而提高耐磨性,同时还有提高钢的淬透性和防止第二类回火脆性的作用以及提高在非氧化性酸中的耐蚀性。但含量过高,会促进δ-铁素体的形成。因此,本发明钢中钼的质量百分数分别控制在0.4~1.0%之间。
钒和铌:是MX型碳氮化物强化相形成元素。含量过低,不足以形成足够的MX型碳氮化物强化相,使钢的硬度不足,耐磨性降低,含量过高,又会在熔炼和凝固过程中容易形成粗大碳氮化物相,在最终热处理的加热过程中难以溶入奥氏体,不利于提高强度和硬度。因此,本发明钢中,钒和铌的质量百分比分别控制在0.5~1.2%和0.05~0.50%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淄博聚丰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理工大学;淄博聚丰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80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