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伸缩式支腿及工程机械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85849.6 | 申请日: | 2012-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7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陈鼎星;刘振中;张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S9/10 | 分类号: | B60S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伸缩 式支腿 工程机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伸缩式支腿,以及包括该伸缩式支腿的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工程机械如混凝土泵车、汽车起重机上常设置有支腿。在工程机械行走时,支腿收回;而在工程机械作业时,支腿打开,以稳定整车重心。目前,工程机械支腿大多采用以下两种结构形式:摆动式与伸缩式。
以混凝土泵车为例,其伸缩式支腿的伸缩臂通常采用单油缸或捆绑油缸驱动,随着泵车臂架的加长,支腿长度随之增加。一般的2节伸缩臂式支腿已满足不了使用需求,通常需要制造3节或4节伸缩臂。
目前3节伸缩臂主要采用套筒油缸或链条捆绑油缸驱动,并且尚未出现4节伸缩臂支腿。套筒油缸结构加工精度要求高、制造难度大、可靠性低;而链条捆绑油缸则只能适用于3节伸缩臂,且存在结构复杂、链条驱动力小等问题。
随着工程机械单机作业范围的不断增加,要求支腿的长度越来越大。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制造简单的伸缩式支腿,以满足工程机械对支腿日益增多的性能需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伸缩式支腿,该伸缩式支腿大大减小了油缸结构的复杂性,解决了多节伸缩臂驱动难的问题。
本发明的伸缩式支腿,包括在固定转塔内伸缩运动的第一伸出臂和在第一伸出臂内伸缩运动的第二伸出臂,并且还包括:
直线驱动部件,所述直线驱动部件包括固定部和移动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固定转塔上,所述第一伸出臂与所述移动部连接;
第一展开滑轮,所述第一展开滑轮设置于所述移动部上,第一展开线性部件绕过所述第一展开滑轮、并在两端分别连接固定转塔和第二伸出臂,两端连接点均位于所述第一展开滑轮后方;
第一回收滑轮,所述第一回收滑轮设置于所述第一伸出臂上,第一回收线性部件绕过所述第一回收滑轮、并在两端分别连接固定转塔和第二伸出臂,两端连接点均位于所述第一回收滑轮前方。
进一步地,还包括在所述第二伸出臂内伸缩运动的第三伸出臂,以及:
第二展开滑轮,所述第二展开滑轮设置于所述第二伸出臂上,第二展开线性部件绕过所述第二展开滑轮、并在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伸出臂和第三伸出臂,两端连接点均位于所述第二展开滑轮后方;
第二回收滑轮,所述第二回收滑轮设置于所述第二伸出臂上,第二回收线性部件绕过所述第二回收滑轮、并在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伸出臂和第三伸出臂,两端连接点均位于所述第二回收滑轮前方。
进一步地,还包括在所述第三伸出臂内伸缩运动的第四伸出臂,以及:
第三展开滑轮,所述第三展开滑轮设置于所述第三伸出臂上,第三展开线性部件绕过所述第三展开滑轮、并在两端分别连接第二伸出臂和第四伸出臂,两端连接点均位于所述第三展开滑轮后方;
第三回收滑轮,所述第三回收滑轮设置于所述第三伸出臂上,第三回收线性部件绕过所述第三回收滑轮、并在两端分别连接第二伸出臂和第四伸出臂,两端连接点均位于所述第三回收滑轮前方。
进一步地,还包括在所述第四伸出臂内伸缩运动的第五伸出臂,以及:
第四展开滑轮,所述第四展开滑轮设置于所述第四伸出臂上,第四展开线性部件绕过所述第四展开滑轮、并在两端分别连接第三伸出臂和第五伸出臂,两端连接点均位于所述第四展开滑轮后方;
第四回收滑轮,所述第四回收滑轮设置于所述第四伸出臂上,第四回收线性部件绕过所述第四回收滑轮、并在两端分别连接第三伸出臂和第五伸出臂,两端连接点均位于所述第四回收滑轮前方。
进一步地,所述直线驱动部件为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作为固定部、缸筒作为移动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展开滑轮设置于所述液压油缸的缸筒的端头。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部上还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装有可转动的滚轮,所述滚轮在各伸出臂的内侧滚动。
进一步地,各回收滑轮设置于相应伸出臂的尾部。
进一步地,各展开滑轮和回收滑轮上的各线性部件为钢丝绳。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该工程机械设置有前述任一项所述的伸缩式支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58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