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碳钢管预处理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82704.0 | 申请日: | 2012-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81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何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阳钢管有限公司;何建忠 |
主分类号: | C23C22/18 | 分类号: | C23C22/18;C23C22/7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40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碳钢 预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型涉及钢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钢管的预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钢管在预处理领域,国内的工艺大都采用对钢管先进行浸泡防锈油,然后在将涂料均匀地喷涂在钢管表面,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均匀】致密的涂层,然而这样的处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喷涂过程中对钢管在各部分的喷涂效果不能保证,喷涂的均匀性不能很好的保证。
此外,由于一些液压用钢管一般都需通液体介质来进行工作,钢管内外防锈更是一种必需要保证的工艺,单纯的浸泡防锈油已经不能很好的保证对钢管内壁的防腐,特别是在钢管长度较长的情况下,很难能保证钢管内壁也能完全浸泡到防锈油,在针对大规模的钢管生产企业,解决成品内壁防锈的工艺,是企业工业化生产的基础。
高温锰系磷化是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磷化工艺,特别是在工程机械,石油管道等领域都占有很大的比重。
目前尚未见有中温磷化工艺,尤其是中温锰系磷化工艺用于低碳钢管的预处理的相关报道。
本发明在当前较普遍的高温磷化工艺基础上,改进工艺,提供一种采用中温磷化技术对钢管预处理的工艺,不但可以起到防锈的作用,而且能够提高后期浸泡防锈油时钢管表面的附着力。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钢管的预处理工艺,该文艺是采用磷化工艺对钢管进行预处理,其过程采用传统的工艺过程:“除油→水洗→除锈→水洗→中和→水洗→表调→磷化”。
上述预处理工艺中,磷化工艺选用中温锰系磷化对钢管进行预处理。
上述与处理中,发明人针对低碳钢管的特点,将传统的高温锰系磷化工艺中的一些参数进行改进,从而得到一套适用于低碳钢管预处理工艺,具体如下所示:
(1)除油除锈
除油采用高效脱脂粉,脱脂液浓度为8%~10%(体积百分比),脱脂液温度为35~45℃,除锈采用盐酸处理,盐酸浓度为12%~15%(体积百分比)这两个步骤处理时间为5~15分钟,具体操作过程中,视工件的表面油污和生锈程度,最终将工件表面油、氧化皮处理干净即可。
(2)水洗
整个工艺流程中,需要三步水洗过程,PH为7~7.5的水进行水洗处理,处理时间为1~2分钟,水洗要求水质干净,保持溢流,2天换水一次。
(3)中和
采用中和剂对经过除锈的工件进行中和处理;中和剂采用5%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处理时间为1~2分钟,PH值为10~12。
(3)表调
表调可促使工件表面形成一层活性剂,提高磷化速度和磷化膜的密实性。采用表调剂进行表调处理,所述表调剂为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3‰的草酸溶液,表调处理时间为1~2分钟,PH值为4~5。
(4)磷化
磷化采用磷酸盐作为锰系磷化剂,磷酸锰溶于水中配置成磷酸锰溶液对钢管进行磷化处理,磷化液浓度为5%~7%(体积百分比)磷化液中还含有
1-2‰的促进剂。
上述锰系磷化液,PH值为2~3,促进剂为硝酸盐、钼酸盐、铝酸盐的化合物。
磷化时控制参数为:磷化液的总酸度为20~45点,游离酸度为1.5~2.5点,促进剂的浓度为1~3点,处理温度为50~70摄氏度,处理时间为10~20分钟,酸比=总酸度/游离酸度=15~20点,所述磷化液为进行磷化处理时的工作液;
上述总酸度点数的测定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取磷化液10毫升加入250毫升的锥形瓶中并加入50毫升蒸馏水,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用0.1Mol/L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直到溶液变为粉红色,此时所消耗的NaOH溶液的毫升数为磷化液总酸度。
上述游离酸度点数的测定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取磷化液10毫升加入250毫升的锥形瓶中并加入50毫升蒸馏水,加入2-3滴溴酚蓝指示剂,用用0.1Mol/L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直到溶液变成蓝色,此时所消耗的NaOH溶液的毫升数为磷化液游离酸度的点数。
上述促进剂点数的测定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将磷化液装满发酵管,用牛角勺加入氨基磺酸2~3克,用手掌将口封严,松开手掌,放平一分钟,观察发酵管顶部气体占有高度的刻度读数,即为促进剂浓度的点数。
本发明的预处理工艺,在整个工艺中,对工作液的总酸度、游离酸度进行检测,同时根据检测结果,对其进行处理,保证磷化液的酸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处理操作如下:
(1)当游离酸度FA<1.5或者总酸TA小于20时,应补加浓缩液,补加量为工作也容积的0.3~0.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阳钢管有限公司;何建忠,未经上海天阳钢管有限公司;何建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27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22-00 表面与反应液反应、覆层中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金属材料表面化学处理,例如转化层、金属的钝化
C23C22-02 .使用非水溶液的
C23C22-05 .使用水溶液的
C23C22-70 .使用熔体
C23C22-73 .以工艺为特征的
C23C22-78 .待镀覆材料的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