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磁场电动力免维护除尘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81786.7 | 申请日: | 2012-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6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戴若夫;辜显旺;杨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若夫 |
主分类号: | B03C3/04 | 分类号: | B03C3/04;B03C3/78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 43205 | 代理人: | 姜芳蕊;宁星耀 |
地址: | 410205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磁场 动力 维护 除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尘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磁场电动力免维护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静电除尘装置大多存在维护困难的问题。静电除尘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需通过人工方式将集尘板拆下,然后通过人工采用水冲洗的方式对集尘板进行清洗。且,现有静电除尘装置大多需设置初效过滤网,用于过滤空气环境中纤维类等长线度的灰尘。否则,进入强电场集尘板的长线度电离灰尘,会造成集尘板极间瞬间短路,破坏集尘电场,降低静电除尘效果。另外,设置有初效过滤网的静电除尘装置,还存在对初效过滤网上纤维类等灰尘的自动清扫问题,操作麻烦,难维护,不易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易维护的利用磁场电动力免维护除尘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磁场电动力免维护除尘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部设有排风口,壳体下部设有进风口,进风口上方设有进风口栅栏,进风口栅栏上方设有高电压电离极,高电压电离极上方设有磁场产生装置,磁场产生装置两侧均设有集尘板,集尘板下方设有排污槽,磁场产生装置上方设有洗涤喷淋装置,洗涤喷淋装置外接控制器,洗涤喷淋装置上方设有二级除尘箱,洗涤喷淋装置两端均装有正对着集尘板的喷淋头。
进一步,所述二级除尘箱优选为静电除尘箱。
进一步,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排污槽相通的排污口。
进一步,所述高电压电离极与高压发生器相连,高压发生器为高电压电离极提供高压电。
进一步,所述磁场产生装置设有磁极N和磁极S 。
本发明利用磁场对带电灰尘微粒产生电动力的原理,通过强磁场驱使各种线度带电灰尘飞向集尘板,实现除尘;无需设置高电压强电场,有利于防止长线度带电灰尘在高电压静电除尘极板中容易引起电场极间短路的问题;制造成本低,工艺简单,便于规模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图1所示实施例带正电灰尘离子在磁场产生装置中的运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本实施例包括壳体3,壳体3上部设有排风口2,壳体3下部设有进风口9,进风口9上方设有进风口栅栏8,进风口栅栏8上方设有高电压电离极7,高电压电离极7上方设有磁场产生装置5,磁场产生装置5两侧均设有集尘板6,集尘板6下方设有排污槽12,磁场产生装置5上方设有洗涤喷淋装置11,洗涤喷淋装置11外接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洗涤喷淋装置11上方设有二级除尘箱4,洗涤喷淋装置11两端均装有正对着集尘板6的喷淋头。
所述二级除尘箱4为静电除尘箱。
所述壳体3上设有与排污槽12相通的排污口13。
所述高电压电离极7与高压发生器相连(图中未示出),高压发生器为高电压电离极7提供高压电。
所述磁场产生装置5设有磁极N5-1和磁极S5-2 。
大气环境中的空气,在外部设备原动力风机(图中未示出)的负压驱动下,大气形成的进风气流通过壳体3下部进风口9,经进风口栅栏8进入壳体3内,通过由高电压电离极7形成的高电压正极电离区,进风中的无极性灰尘在高电压电离极7的作用下,被电离成带正电灰尘离子10,在外部设备原动力风机的负压驱动下,带正电的灰尘离子10和大气中极少数带负电的灰尘粒子,未被高电压电离极7捕获,在强气流的带动下一同进入由磁场产生装置5产生的强磁场,根据电磁感应定理原理,带正电灰尘离子10在电磁力作用下飞向磁场产生装置5一侧的集尘板(参见图2),极少数带负电灰尘粒子,在电磁力作用下飞向磁场产生装置5另一侧的集尘板;极少数未被收集的灰尘,通过二级除尘箱4进一步除尘,净气最终通过壳体3顶部的排风口2排出。
当集尘板6积满灰尘时,先停掉外部设备原动力风机,断开高电压发生器的的电源,使高电压电离极7退出运行,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洗涤喷淋装置11开始工作(洗涤喷淋装置11工作的周期一般在1-3个月,可以根据使用地环境空气质量确定)。洗涤喷淋装置11两端喷淋头喷出的洗涤水,对位于磁场产生装置5左右两侧的集尘板6进行清洗,洗涤时间可由控制器设定,一般设定在300秒至600秒之间。洗涤喷淋产生的污水流入污水槽12,污水槽12中的污水由排污口13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若夫,未经戴若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17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