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旅游条件下地下洞室防风化双隔离安全通道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79898.9 | 申请日: | 2012-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6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法;张中俭;李丽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旅游 条件下 地下 洞室防 风化 隔离 安全 通道 方法 | ||
1.一种用于旅游条件下确保游客安全和地下洞室长期保护的防风化双隔离安全通道方法,该方法包括:
(a)通过对地下洞室的工程地质研究,并充分考虑旅游要求,在地下洞室中选择既满足游客旅游需求又较为安全的游路,并确定施工条件;
(b)沿着所选游路设计并构筑与洞室顶板、边墙不接触,但伏于洞室底板上的单条地下通道或由互相连通的数条地下通道组成旅游安全通道;
(c)在旅游安全通道所经过的地下洞室底板岩石及雕刻部位,铺设可逆的保护垫层,旅游安全通道内还布置LED照明系统,供游客行走;
(d)在地下洞室内的合适位置布置LED照明系统,针对旅游景点的安排,在旅游安全通道的适当部位设置透明观赏窗,使通道内的游客可以通过透明观赏窗观赏到通道外的洞室,必要时也可设置墙透明段和全透明段,另外,在旅游安全通道内部的合适部位设置透明的门供管理人员进出地下洞室内部;
(e)旅游安全通道进口处设计为封门结构,实现通道与洞室外之间隔离,同时洞室内外之间还设计为封窗结构,实现洞室内外之间的完全隔离;
(f)在旅游安全通道靠近洞口的上方设置伸出洞室外的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屋檐挡板,屋檐挡板向洞内翘起,可抗击洞口边坡上潜在不稳定块石的冲击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旅游安全通道是一个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该薄壳结构除通道的内门和外门以外都是封闭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明观赏窗包括位于通道边墙和端墙上的垂直观赏窗及位于通道顶板上的水平观赏窗,必要时水平观赏窗上部设置不锈钢绳网用来防护地下洞室顶板上潜在不稳定块体的失稳;垂直和水平观赏窗都是由双层玻璃结构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墙透明段由透明边墙和开有水平观赏窗的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顶板构成;边墙由双层玻璃结构制成,而顶板则由不透明的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制成,但开有由双层玻璃结构制造的水平观赏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全透明段是一段透明的旅游安全通道,由全透明的边墙和顶板构成;全透明段是以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为架,以双层玻璃结构为体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门结构是以钢结构为门框、以双层玻璃结构为主体的透明门,它采用对洞室围岩无损害的材料和工艺封住洞口,其安装工艺是完全可逆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窗结构由隔热效果较好的双层玻璃制造的封窗框构成,其目的是在保证洞室足够的采光时,还使洞室内的温湿度基本保持稳定,并防止洞外的风、雨、阳光、砂尘等进入洞室中加速围岩的风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989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