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高尔夫球头的不锈钢合金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76558.0 | 申请日: | 2012-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8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颜重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颜重乐 |
主分类号: | C22C38/58 | 分类号: | C22C38/58;C22C38/42;A63B53/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中国台湾澎湖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高尔夫球 不锈钢 合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高尔夫球头的不锈钢合金
背景技术
现有的高尔夫球杆头构造,通常由杆头本体及打击面板以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组成高尔夫球杆头,此打击面板取材自高强度的不锈钢合金,并通过铸造或轧延的工艺进行制造。一般不锈钢合金构成的成分主要由适当比例的铬、镍、锰、硅、碳、硫及磷等元素构成,其比重值约为8.0±0.5,硬度值HRB约为89~95,由于不锈钢具有良好的抗腐蚀作用,且其硬度值等条件均适合高尔夫球头相关要件,因此,目前多数高尔夫制造厂商是将高尔夫球头以不锈钢材质制造成型。而高尔夫球头因种类、形式、角度、用途的不同而编配有固定编号,每一编号的球头则具有一定范围的重量、角度限制等条件,所选用的材料也不尽相同,如一号杆使用钛合金,球头体积可达460CC,体积大,开球容错率高,钛合金比强度高,注重发球距离。铁杆及挖起杆,不使用较硬材质,以达到控球性佳及稳定的距离。目前常用的高尔夫球头材料中,8620低碳钢和304不锈钢材料硬度较低,但强度不够,避震性能不佳,球面沟槽极易发生磨损,击球时角度容易发生偏差,不是最理想的高尔夫球头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兼具强度及耐磨性,球头不易变形,球面沟槽不易磨损的应用于高尔夫球头的不锈钢合金材料。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高尔夫球头的不锈钢合金,其特征在于,包含重量百分比的 1-2%的锰,1-2%的硅,0.08%以下的碳,6-8%的镍,16-18%的鉻,2-4%的铜,0. 2%以上的氮,其余比例为铁。
上述元素构成的不锈钢合金HRB值介于70-80之间,材质耐磨性好,经固溶及时效热处理后,抗拉强度 56-65 kgf/mm2,降伏强度 25-34 kgf/mm2,延伸率 24-35%。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材质为不锈钢的一种,耐磨性极佳,硬度介于HRB 70-80之间,相较于304不锈钢,或8620低碳钢软,打击时,有较佳的避震性。同时击打时,球与球头面的接触时间长,控球性较好,适合于推杆、铁杆及挖起杆。此材质有兼具强度及耐磨性,球头不易变形,球面沟槽不易磨损,是优良的高尔夫球头材料。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用于高尔夫球头的不锈钢合金制造工艺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限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实施例1:
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高尔夫球头的不锈钢合金,包含重量百分比的 1.89%的锰,1.12%的硅,0.028%的碳,6.54%的镍,16.15%的鉻,2.75%的铜,0.21%的氮,其余比例为铁。
上述元素构成的不锈钢合金HRB值为74.5,材质耐磨性好,经固溶及时效热处理后,抗拉强度 56.82 kgf/mm2,降伏强度 34.00 kgf/mm2,延伸率 24.00%,比重为7.81 g/cm3 。
实施例2:
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高尔夫球头的不锈钢合金,包含重量百分比的 1.67%的锰,1.34%的硅,0.021%的碳,7.25%的镍,17.9%的鉻,3.1%的铜,0.31%的氮,其余比例为铁。
上述元素构成的不锈钢合金HRB值为74.8,材质耐磨性好,经固溶及时效热处理后,抗拉强度 57.42 kgf/mm2,降伏强度 33.9 kgf/mm2,延伸率 27.32%,比重为7.80 g/cm3 。
实施例3:
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高尔夫球头的不锈钢合金,包含重量百分比的 1.32%的锰,1.05%的硅,0.03%的碳,7.52%的镍,17.12%的鉻,2.5%的铜,0.42%的氮,其余比例为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颜重乐,未经颜重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65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烟气预干燥褐煤风扇磨直吹式制粉系统
- 下一篇:波束赋形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