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用油再生处理高性能微孔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76055.3 | 申请日: | 201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8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唐金伟;王娟;李烨峰;刘永洛;严涛;王笑微;祝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20 | 分类号: | B01J20/20;B01J20/28;B01J20/30;B01D15/0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 再生 处理 性能 微孔 吸附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电力用油再生处理高性能微孔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剂的组分包括Si、Ti和C,Si、Ti和C的摩尔比为5~7:1:0.1~0.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用油再生处理高性能微孔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Si、Ti和C的摩尔比为6:1:0.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力用油再生处理高性能微孔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剂的孔径为比表面积为530~650m2/g。
4.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力用油再生处理高性能微孔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重量比为0.01~0.15:1的有机胺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配制成碱性溶液,调节pH在8~12范围内,并在50~85℃搅拌8~20小时;
步骤2:将重量占碱性溶液0.1~3.5%的碳源加入到步骤1制备的碱性溶液中,并搅拌4小时以上;
步骤3:将Si和Ti摩尔比为5~7:1的硅源和钛源的混合物,在剧烈搅拌的情况下,加入到步骤2制备的溶液中,硅源和钛源的混合物的加入量使得Si、Ti和C的摩尔比为5~7:1:0.1~0.7,并继续搅拌10~20小时,得到白色初始凝胶产物;
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白色初始凝胶产物置于70~110℃鼓风烘箱中15小时以上,得到白色固体粉末;
步骤5:将步骤4得到的白色固体粉末用无水乙醇洗涤3次以上,再用蒸馏水洗涤3次以上,直至清洗液无色透明为止,得到白色微孔吸附剂原粉;
步骤6:将步骤5得到的白色微孔吸附剂原粉转移到微波反应釜中,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加热,该反应釜压力为0.5~1.0MPa,时间1~3小时,功率控制在500~1000W,得到高性能微孔吸附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pH调节采用氨水或氢氧化钠和稀硝酸或冰醋酸进行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有机胺为乙胺、正丙胺、正丁胺、二丙基胺、四乙基氢氧化铵或四丙基氢氧化铵。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碳源为石墨或者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且呈纳米级粉末状,当为两种时,为任意比例混合。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硅源为硅酸钠、硅溶胶、硅胶、白炭黑中的一种或多种,当为多种时,为任意比例混合。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钛源为有机钛酯中钛酸丁酯,钛酸异丙酯或无机钛化合物中的硫酸钛、氯化钛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所述的微波反应釜中加热可在空气或氧气气氛下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605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