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压缩感知多视角目标跟踪和3D目标重建系统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75308.5 | 申请日: | 2012-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5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胡晓莉;郭继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刘国威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压缩 感知 视角 目标 跟踪 重建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图像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压缩感知多视角目标跟踪和3D目标重建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摄像机技术的进步,广泛应用于监控系统、医学、智能房间等的摄像机网络不断发展。利用多个摄像机获取的信息可以对目标进行定位,从而追踪遮蔽目标或者重建3D目标。在这个背景下,设计对观测区域背景变化有鲁棒性的、通信开销低的、且相机数量可变的分布式算法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方法中,由摄像机捕获大量结构完整但冗余度很高的数据,之后,若是可以进行本地处理的智能摄像机,会在将数据传送至通信信道前对获取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如利用传统的压缩方法等,这样就可以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只传送少数观测值就可以达到通信需求,但数据量仍然很大,占用带宽也较多,且对摄像机的性能要求很高,耗电量加大,并且这些算法的复杂度都会随着摄像机数量的增长而线性增长。如果再对观测区域背景的变化进行检测更新,则会占用更多资源,加重编码器负担,进一步加大耗电量,而实际中背景变化的情况很多见。
摄像机处只传送目标的剪影信息是对传统算法的改进,它是在摄像机端对获取的数据进行背景减除算法的处理,获得只包含前景目标的剪影信息并传送。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数据传输带宽,但是没有进一步利用剪影信息的稀疏性,由于加入了背景减除算法使得数据处理性能要求更高,耗电量更大,算法的复杂度还是会随着摄像机数量的增长而线性增长,对背景的变化若有鲁棒性仍然需要消耗过多资源。传统的多视角视频分析系统传输数据带宽大、编码端(摄像机)较复杂且耗电量大、算法复杂度没有自适应性、信号抗噪性弱、实际应用中可扩展性不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避免传统的多视角视频分析系统传输数据带宽大、摄像机端较复杂且耗电量大、算法复杂度没有自适应性、抗噪性弱、实际应用中可扩展性不强的缺点,实现不仅降低编码端复杂度,降低传输数据带宽,同时提高算法自适应性和信号抗噪性,对背景变化具有鲁棒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基于压缩感知多视角目标跟踪和3D目标重建系统及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使摄像机都分布在可以观测到大部分观测区域的位置,观测区域可以是2D或者3D的空间,通过对观测区域采样后,先进行压缩采样,再通过两次移动平均进行背景更新,采用能够抗噪的算法得到背景减除图像的压缩采样值;
将得到的背景减除图像的压缩采样值,通过阈值测试检测感兴趣的目标;
对感兴趣的目标则执行分析算法,即:
恢复每个摄像机送来的目标剪影压缩采样数据,得到目标的剪影图,在2D的情况时将观测区域划分成N个紧凑不重叠子区域,第n个子区域有位置坐标(xn,yn),观测区域与每个摄像机的成像平面一一对应,将每个摄像机恢复出的数据转换成目标在该成像平面的位置,其与观测区域平面的前景目标位置一一对应,联合n个摄像机的数据找到其在观测区域中的准确位置;
在3D的情况时将观测区域划分成N个立体的紧凑不重叠子区域,第n个子区域有位置坐标(xn,yn,zn),观测区域与每个摄像机的成像平面一一对应,将每个摄像机恢复出的数据转换成目标在该成像平面的位置,其与观测区域平面的前景目标上的点一一对应,联合n个摄像机的数据找到其在观测区域中的准确形态。
送入背景更新模块中先进行压缩采样,再通过两次移动平均进行背景更新具体是,采用SRM算法压缩采样得到yt(j),yt(j)分两路,一路通过yt(j)与yb(j)相减得到背景剪除图像的压缩采样值yd(j)输出,yd(j)是背景图像的压缩采样值,SRM是结构化随机矩阵;一路与缓存器1中的移动平均值yma(j)以学习率γ完成第一次移动平均,b代表背景,如下式:
yma(j+1)=γyt(j)+(1-γ)yma(j)
得到新的的移动平均值yma(j+1)并存入缓存器1以供下次使用,第二次移动平均是由yt(j)和对yma(j)先做压缩感知恢复后再进行压缩采样得到的值的差,和缓存器2中背景图像的压缩采样值yb(j)以学习率α完成,如下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53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离子液体低温电沉积镉的方法
- 下一篇:4G射灯定向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