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中空度包芯纱纺纱工艺、制得的包芯纱以及利用该包芯纱织造毛巾的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71990.0 | 申请日: | 201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8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门雅静;张树明;秦志烈;赵红玉;孙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2 | 分类号: | D02G3/02;D02G3/04;D02G3/22;A47K10/02;D06L3/02;D06M16/00;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王伟霞 |
地址: | 2615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空 度包芯纱 纺纱 工艺 包芯纱 以及 利用 织造 毛巾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中空度包芯纱,及其纺纱新工艺,以及利用其织造毛巾的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棉中空纱主要是利用包覆空心纱的原理制成的,包覆空心纱是用棉纤维包覆水溶性芯纱形成的复合纱线,这种水溶性芯纱用PVA树脂做成,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一般在90℃以上热水中将复合纱的芯纱(水溶性纱)全部溶解掉,即可以形成内部空心结构的纱线,该结构纱线柔软蓬松,吸水性强,同时内部可保存较多的静止空气,使纱线具有优良的保暖性能。
众所周知,中空包芯纱皮层外包纤维对芯层的包覆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纱线在去除芯层后的中空结构,从而影响纱线的吸水性能和保暖性能。但是,传统的棉中空纱纺纱工艺存在如下缺陷:1.单根粗棉纱与芯纱同时喂入牵伸机构,经牵伸加捻汇合成纱,但芯纱很难完全处于纱线中心位置,即外包皮层纤维无法完全包覆芯纱,漏芯现象严重,退维后纱线中空结构不完整,纱线中空度较低,进而影响其吸湿和保暖性能;2.为了保证纱线退维后的中空效果,传统的中空纱的号数一般较高,纱线较粗,这也就限制了中空纱线的使用范围;3.为了提高纱线的中空度,可以选用号数较大的芯纱,但是芯纱比列过大就会造成退维后纱线的强力过低,无法达到正常使用的标准要求;例如:中国专利“一种用于保暖面料的纱线的加工方法”、专利号为“201110072629.3”中提到一种中空纱,其在传统的摩擦纺织设备上进行实施,先制得“粘结点间隙分布的涤纶和维纶复合长丝”,再进一步将“6~8根棉条与复合长丝加捻”,形成“空隙间隙分布的中空纱”;由于涤纶长丝的存在保证了纱线的强力,但是这种中空纱的内部是间断性的空隙结构,不是完全的中空结构,其吸湿性能和保暖性能大打折扣。
总之,目前有必要设计一种皮层纤维对芯层包覆性能好,退维后纱线中空度较高的包芯纱,以使其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和保暖性能,并且保证纱线退维后各项指标符合使用标准要求的中空纱线。同时,需要针对设计的中空纱线,提供一种最为合适的纺织方法,以织造得到高空芯度超吸湿毛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高中空度包芯纱纺纱工艺、制得的包芯纱以及利用该包芯纱织造毛巾的工艺,其外包纤维层对芯纱的包覆性好,退维后形成的高中空度包芯纱各项性能良好,而且织造的毛巾高空芯度超吸湿,从而消除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高中空度包芯纱的纺纱工艺,是将两根粗棉纱和号数为4.1~7.3tex的水溶性维纶长丝复合加捻,制得以棉纤维包覆水溶性维纶长丝的细纱;然后将所述水溶性维纶长丝水解,而得到所述高中空度包芯纱。
本发明中,较之使用一根粗棉纱喂入与水溶性维纶长丝复合加捻时的粗棉纱的克重和牵伸倍数,所述两根粗棉纱的克重减少30%~40%,牵伸倍数增加10%~15%,一般而言所述两根粗棉纱的克重为4.9~5.3g/10m。
高中空度包芯纱的纺纱工艺,将所述两根粗棉纱经喇叭口同时平行喂入细纱机台的牵伸装置,再与所述水溶性维纶长丝在前罗拉输出钳口下游复合加捻成细纱,有效的解决了包芯纱皮层纤维对芯纱包覆程度较低的问题。
另外,所述水溶性维纶长丝通过细纱机台加装的长丝喂入装置喂入,且在前罗拉钳口下游与所述两根粗棉纱汇合加捻成纱。所述长丝喂入装置使所述水溶性维纶长丝在前罗拉处喂入时与正常牵伸的须条保持一定间距,并在前罗拉钳口下游与所述两根粗棉纱汇合加捻成细纱。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长丝喂入装置包括长丝筒子架与长丝导丝装置两个部分。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长丝筒子架为水平放置,所述水溶性维纶长丝的退绕形式为消极退绕,即退绕时完全靠所述水溶性维纶长丝的张力拖动。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长丝导丝装置为并行放置的四根导纱杆,通过所述水溶性维纶长丝在导丝杆间的不同穿绕形式来实现对所述水溶性维纶长丝喂入时的张力的控制。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细纱机台的牵伸装置为三上三下长短皮圈,在中后罗拉之间加入双皮圈从而更好的控制纤维的转移,保证纱线的条干均匀度。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粗棉纱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工序:
清梳联工序,将皮棉纤维经过开松除杂制成棉卷或棉流,并经过梳理制成棉条;
条并联工序,将棉条制成一定量的棉卷;
精梳工序,将喂入的棉卷进一步梳理制成棉条;
并条工序,将棉条喂入并条机制成熟条;
粗纱工序,将熟条喂入粗纱机制成所述粗棉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19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