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充电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64150.1 | 申请日: | 201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83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尚懋;高山宝;庄政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7/00 | 分类号: | H02J17/00;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充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有关于一种无线充电系统,且特别有关于发送线圈与接收线圈可自动导正至对位位置的无线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主要是透过发送器与接收器的电磁感应线圈传送电力,因此不需要运用实体接线连接。然而,将接收器放置于发送器上进行充电时,往往无法很精准地将两者的线圈对位,导致传输效率不佳,而造成充电时间延长及电力的浪费,当效率过低时系统甚至会直接短路而不动作。
如图1A、图1B所示,图1A显示要进行电磁感应的两个线圈于水平方向对位的情况,此时耦合面积大传输效率最佳,图1B则显示这两个线圈于水平方向偏移的情况,此时耦合的面积不足导致传输效率降低。现行的产品当中,发送器的线圈会直接固定于壳体下盖上,使得组装容易,并且因为使用者放置接收器时无法精确使两个线圈对位,所以如图2所示,通常会在发送器侧设置多个发送线圈形成线圈阵列,使得接收器的放置较有弹性。但这样的设置会增加多余的耗电,而不经济节能。
因此,本发明有鉴于上述的问题点,而提出一种发送器侧的发送线圈与接收器侧的接收线圈可自动导正至对位位置的无线充电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系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包括:一充电接收器及一充电发送器。该充电接收器包括:一接收线圈,用以接收电力;以及一第1磁铁,载置该接收线圈。该充电发送器包括:一发送线圈,用以传送电力;以及一第2磁铁,载置该发送线圈,可在该充电发送器内移动。其中该第2磁铁受到该第1磁铁的吸引而移动至一对位位置,使该发送线圈与该接收线圈对位。
在上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该充电发送器更包括:复数滚珠,设置于该第2磁铁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使该第2磁铁可相对于上下的接触面平滑地滑动。
在上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该第2磁铁系放置于该充电发送器内的一框型座当中,使该第2磁铁的移动范围在该框型座之内。
在上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该充电接收器更包括:一第1电路板,连接于该接收线圈,用以将该接收线圈的高频讯号转为直流电源输出。而该充电发送器更包括:一第2电路板,连接于该发送线圈,用以将直流电源输入转为高频讯号送至该发送线圈。
在上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该充电接收器系外接于一行动装置的一充电外壳,且该充电发送器系一充电平台。或者是该充电接收器系内建于一行动装置中,且该充电发送器系一充电平台。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观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系统,以一充电平台透过电磁感应的方式对一充电产品进行无线充电,其中该充电平台与该充电产品各配置一组载置线圈的磁铁,使该充电平台与该充电产品之间透过该等磁铁间的磁力吸引,该等线圈相对移动至彼此对位的位置。
根据上述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送器侧的发送线圈与接收器侧的接收线圈可自动导正至对位位置的无线充电系统。本发明的无线充电系统能够降低电能的损失也能减少装置的制造成本,进一步达到节能环保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A系电磁感应系圈水平方向对位的示意图。
图1B系电磁感应系圈水平方向偏移的示意图。
图2系显示发送器侧设置多个发送线圈形成的线圈阵列的示意图。
图3系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系统的示意图。
图4系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发送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系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接收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6系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接收器置于充电发送器上的剖面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充电发送器;
20~充电接收器;
11、21~上盖;
12、22~下盖;
13~发送线圈;
23~接收线圈;
14、24~电路板;
15、25~磁铁;
16~滚珠;
121~框型座。
具体实施方式
图3系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系统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无线充电系统包括一充电发送器10与一充电接收器20。进行充电时,被充电的充电接收器20会置放于提供电力的充电发送器10上的平台表面,两者之间不会透过任何实体导线的连接,因此称为无线充电。
图4系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发送器的立体分解图。充电发送器10主要由上盖11、下盖12、发送线圈13、电路板14、磁铁15、以及滚珠16所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41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速钻孔定位装置
- 下一篇:机器人制孔末端执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