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内饰件用抗菌ABS塑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63909.4 | 申请日: | 201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8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赵海应;张荣福;印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瀚氏模具成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5/02 | 分类号: | C08L55/02;C08L83/04;C08K13/02;C08K3/22;C08K5/21;C08K5/13;C08K5/09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刘锋;王传林 |
地址: | 2011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内饰件 抗菌 abs 塑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内饰件用抗菌ABS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ABS树脂是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英文名为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它的分子式可以写为(C8H8·C4H6·C3H3N)x,为浅黄色粒状或粉状不透明树脂,无毒、质轻。
ABS是本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的通用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耐冲击性能好、表面硬度高、加工流动性好、高韧性、易于加工成型等优点,加工尺寸稳定性和表面光泽好,容易涂装、着色,还可以进行喷涂金属、电镀、焊接和粘接等二次加工性能,目前已在机械、运输、电器、电子等领域被广泛使用,在汽车内饰件中的应用量也正逐年增加。ABS树脂是汽车中使用仅次于聚氨脂和聚丙烯的第三大树脂。ABS树脂可用于车内和车外部外壳,方向盘、导油管及把手和按钮等小部件,车外部包括前散热器护栅和灯罩等。
汽车内饰件大多与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对于卫生要求较高,而且汽车内饰件本身在一些高温、光照等条件下,容易滋生细菌或形成有害物质,影响车内空气质量,危害汽车乘坐者的健康。因此开发一种汽车内饰件用抗菌ABS塑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ABS树脂的抗拒性能的改进相对于聚丙烯、聚乙烯等非极性塑料的抗菌具有较大的难度。由于ABS树脂中含有丙烯腈、丁二烯等极性和不饱和键组分,使用银系无机抗菌剂,ABS容易发生变色;使用锌、铜等非银系无机抗菌剂,虽然不易变色,但是抗菌效果低,使用量大;使用有机抗菌剂,由于ABS加工温度相对较高,容易引起有机抗菌剂的分解,而且部分有机合成化合物制成的抗菌剂易产生毒副产物、安全性能低。因此,目前使用的抗菌ABS塑料普遍存在耐热性差,抗菌剂分散不均匀,抗菌效果持续时间短等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汽车内饰件用抗菌ABS塑料。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提供上述汽车内饰件用抗菌ABS塑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汽车内饰件用抗菌ABS塑料,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ABS树脂500份,复合抗菌剂1-5份,分散剂0.5-2份。
其中,
所述分散剂为硬脂酸、聚乙烯蜡、液体石蜡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所述复合抗菌剂由有机抗菌剂和无机抗菌剂组成,有机抗菌剂与无机抗菌剂的重量比为1:1~1:4。
所述无机抗菌剂为纳米氧化锌、纳米氧化银和纳米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优选的,由下述组分按重量份组成:纳米氧化银10-20份,纳米氧化锌20-40份,纳米氧化铜0-20份。
所述有机抗菌剂为聚硅氧烷、有机氯化物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优选的,所述有机氯化物为三氯均二苯脲或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
优选的,复合抗菌剂由下述组分按重量份组成:纳米氧化银10-20份,纳米氧化锌20-40份,纳米氧化铜0-20份,聚硅氧烷5-20份,三氯均二苯脲10-30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汽车内饰件用抗菌ABS塑料的制备方法:
按配比称取各原料,混合均匀后,熔融混炼、挤出造粒,即获得所述汽车内饰件用抗菌ABS塑料。
显然,在本发明中为提高产品的其他性能,还可以适应性地添加其他助剂,如阻燃剂、着色剂和抗氧剂等。
具体的,在本发明中:
硬脂酸,别名:十八烷酸,英文名:stearic acid,分子式C18H36O2,CAS号:57-11-4。
聚乙烯蜡,别名PE蜡,是一种化工材料,成色为白色小微珠状/片状,由乙烯聚合橡胶加工剂而形成的,其具有熔点较高、硬度大、光泽度高、颜色雪白等特点。主要型号有CH-2、CH-4、CH-5、CH-6、CH-8、CH-9、CH-10和CH-11。聚乙烯蜡可以增加ABS树脂的流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瀚氏模具成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瀚氏模具成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39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然对流散热结构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