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氧头孢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58059.9 | 申请日: | 2012-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71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黄伟平;池正明;卢峻;李日生;池瀛;虞正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东邦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505/18 | 分类号: | C07D505/18;C07D505/06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蔡正保;张智平 |
地址: | 31701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头孢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生素类药物化合物,尤其涉及一种氧头孢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属于药物合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氧头孢烯类抗生素因为其特殊的结构,如拉氧头孢、氟氧头孢等,在母核7位有一个α甲氧基,由于甲氧基的空间位阻作用,能够阻止酶分子与抗生素的β内酰胺环接近,使抗生素的β内酰胺环在阻止细菌细胞壁合成之前不被酶分子破坏,提高了药物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并提高了对厌氧菌的活性,细菌很少产生耐药性,如氧头孢烯类抗生素拉氧头孢化合物。
而对于现有的氧头孢烯类抗生素化合物的制备过程中,一般先通过以式Ⅱ化合物为原料合成式Ⅰ化合物,再进一步合成氧头孢烯类抗生素化合物:
式Ⅰ和式Ⅱ化合物中R选自氢、甲基中的一种。而对于合成过程中式Ⅰ化合物的合成非常重要,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先以氧头孢烯化合物Ⅱ为原料,与氯气进行加成反应,然后再在碱性条件下脱去一分子氯化氢得到烯丙基氯中间体,然后再进行甲氧基化,最后与1-甲基-5-巯基四氮唑反应得到目标产物式Ⅰ化合物;该合成方法的反应式如下:
但该方法存在以下缺点:
(1)反应步骤长,需要四步反应,且反应过程副反应多,不易控制;
(2)工成过程中需要使用液氯,对环境不友好,且对生产设备的要求也较高,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氧头孢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氧头孢类化合物式Ⅰ化合物的合成路线过长及采用氯气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实现简化工艺,对环境友好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氧头孢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有机溶剂中使将式Ⅱ化合物与甲醇锂、次氯酸叔丁酯进行反应得到式Ⅲ化合物;
其中,式Ⅱ中R表示H、CH3中的一种;
B、在敷酸剂和缩合剂存在的条件下,使式Ⅲ化合物与式Ⅳ化合物1-甲基-5-巯基四氮唑进行缩合反应,得到式Ⅰ化合物;
在上述的氧头孢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步骤A中所述的有机溶剂选自卤代烷烃、醚溶剂、酯溶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卤代烷烃选自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一氯甲烷、二氯乙烷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酯溶剂选自乙酸乙酯、乙酯丙酯等;所述的醚溶剂选自四氢呋喃、乙二醇二甲醚、二氧六环等。作为优选,步骤A中所述的有机溶剂选自二氯甲烷、氯仿、四氢呋喃、二氧六环、乙二醇二甲醚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的有机溶剂至少含有卤代烷烃。能够使原料和反应生成的产物更好的溶解,增加反应效率;另一方面,考虑到生产过程中溶剂的价格和可回收性,以及溶剂对原料和产物的溶解性,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的有机溶剂选自二氯甲烷、氯仿中的一种或两种。有机溶剂的加入量并没有具体的限定,作为优选,所述的有机溶剂的加入量为式Ⅱ化合物:有机溶剂的重量比为1:8~12。
在上述的氧头孢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步骤A中所述的反应的温度为-100℃~-40℃。能够减少副反应的产生,减少杂质的产生和提高产品纯度。作为优选,所述的反应的温度为-60℃~-45℃。步骤A中所述的反应的时间为0.5~3.0小时。
在上述的氧头孢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步骤A中所述的式Ⅱ化合物与甲醇锂的摩尔比为1:2.0~5.0,优选为1:2.5~3.5;所述的式Ⅱ化合物与次氯酸叔丁酯的摩尔比为1:1.0~3.0,优选为1:1.2~2.5。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将步骤A中所述的甲醇锂先溶于甲醇溶液中,使甲醇锂的质量浓度为8.0%~15%。
在上述的氧头孢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步骤A中反应结束之后,还包括后处理过程。更具体的说,所述的后处理为将步骤A得到的反应液进行洗涤、干燥处理。通过洗涤步骤,能够除去体系中的部分杂质,提高产品的纯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东邦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东邦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80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