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358022.6 | 申请日: | 2012-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34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周明杰;王要兵;钟辉;袁新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1/04 | 分类号: | C01B3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材料合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烯是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K·海姆(Andre K.Geim)等发现的一种二维碳原子晶体。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光电性质使其成为碳材料、纳米技术、凝聚态物理和功能材料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吸引了诸多科技工作者。单层石墨烯拥有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能和低的热膨胀系数,并且其理论比表面积高达2630m2/g(A Peigney,Ch Laurent,et al.Carbon,2001,39,507),可用于效应晶体管、电极材料、复合材料、液晶显示材料、传感器等。目前制备石墨烯的方法主要有机械剥离法、外延生长法、氧化还原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等。这些方法目前都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利用机械剥离法和外延生长法制备石墨烯的产量较低,且厚度不均匀;氧化还原法主要分为氧化热还原和氧化化学还原,利用氧化热还原法制备石墨烯往往要求较高的温度,耗能比较大,而化学还原法制备石墨烯往往采用肼等化学试剂,这些试剂具有一定毒性,对人体和环境带来危害;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石墨烯,对生产设备要求较高。近来,有报道用液相法制备石墨烯,该方法绿色环保,对设备要求低,耗时短,是一种较为优异的制备石墨烯方法。然而,目前采用该方法主要采用一些溶剂(如甲基吡咯烷酮)作为液相,所制备的石墨烯的层数较高,且产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通过该方法能够制得产量高、层数少、性能良好的石墨烯。
本发明提供的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石墨与离子液体按质量比为1:0.5~5进行混合,超声分散10~48小时,得到插层化合物为所述离子液体的插层石墨;
所述离子液体为如式(1)所示的咪唑类离子液体或如式(2)所示的吡咯烷类离子液体;
式中,R1为CH3,R2为CH2CH3、CH2CH2CH2CH3,Y-为Br-、Cl-、BF4-、PF6-、(CF3SO2)2N-或CF3SO3-;
(2)将所述插层石墨置于惰性气体保护的反应器内,以20~30℃/min的速率升温至700~900℃,保持0.5~1小时,然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降温至室温,收集固体产物,所述固体产物即为石墨烯。
步骤(1)为通过超声操作在石墨层间插入离子液体的过程。由于石墨具有层间结构,层与层之间以微弱的范德华力结合,键能为16.7KJ/mol,层间距为0.3354nm,碳层之间的结合力弱,层间距大,因此,可使多种化学物质(原子、分子、离子或离子团)插入层间空隙,形成插层石墨。本发明中,将离子液体插入到石墨层间,形成插层石墨。离子液体本身具有很强的插层能力,超声能够产生很强的空化力,在这种空化力的作用下,离子液体很容易插入石墨层中,形成插层化合物为所述离子液体的插层石墨。
所述离子液体为咪唑类离子液体或吡咯烷类离子液体。
优选地,所述离子液体为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或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80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下一篇:带有飞行模式的头戴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