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祛痘竹炭面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57553.3 | 申请日: | 2012-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61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丁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建中竹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8/97 | 分类号: | A61K8/97;A61K8/98;A61Q19/00 |
代理公司: |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2 | 代理人: | 裴金华 |
地址: | 313300 浙江省湖州市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祛痘竹炭 面膜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祛痘竹炭面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煎煮液的制备:按重量份称取荷叶5-10份、金银花3-5份、芦荟5-10份、白及4-6份、当归粉3-5份,取所述荷叶、金银花和芦荟,加3-5倍水煎煮4-5h,过滤,将滤过液用反渗透膜进行浓缩,得到固体物含量5%-20%的第一煎液;取所述白及和当归粉,加1-2倍水煎煮6-7h,过滤,用反渗透膜进行浓缩,得到固体物含量30%-40%的第二煎液;然后合并第一煎液和第二煎液得到所述煎煮液;
B、竹炭面膜的制备:按重量份称取步骤A所得煎煮液、1-8份粒径8000-12500目的竹炭粉、30-40份的茶汁以及黄瓜汁15-20份、薄荷0.5-1.8份、鸡蛋清3-5份和水40-50份;将所有物质混合后进行微波真空处理,然后倒入面膜模具中,冷却,制备出竹炭面膜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炭面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微波真空处理条件为:将所有物质混合后送入微波真空罐中,然后进行抽真空处理至真空度为-0.09MPa~-0.06MPa;再进行微波处理,微波频率为245MHz~400MHz,微波处理时间为0.5~1mi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祛痘竹炭面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炭粉通过以下方法制得:
①、在立式移动床中从顶部加入经过截断劈碎和初步干燥的竹子,竹子凭借重力逐渐下移,依次经历干燥区、预炭化区、炭化区、煅烧区和冷却区,炭化区产生的热解气体自下而上在干燥区与竹子逆流或者错流使竹子干燥并达到炭化温度,热解气体从顶部排出进入竹醋液冷凝器,冷凝得竹醋液;控制所述燃烧区不同位置的温度差进行阶梯式升温,使竹子下移过程中经历的燃烧区以5-15℃/min的速率升温至700-750℃并保温40-80min,然后再以5-15℃/min的速率升温至1000-1500℃并保温2-8h;所述煅烧区的一侧分布有可调节开启或闭合的小孔,所述煅烧区的另一侧对应有所述小孔处的测温点;
②、将上步制得的竹炭制备粒径8000-12500目的炭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祛痘竹炭面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炭粉为5份,粒径10000-12000目。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祛痘竹炭面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汁中包含有重量比为1:4-9的紫苏叶和茶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祛痘竹炭面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汁的制备方法为:
(1)、先将紫苏叶和茶叶洗净,粉碎,按1:4-9的重量比混合紫苏叶和茶叶,加入去离子水中充分浸泡2-3小时,然后倒入逆流提取机内进行提取,得到粗滤液; 将粗滤液用含有聚丙烯纤维膜滤芯的精密过滤膜进行初步过滤,除去粗滤液中的细小颗粒,得到初步过滤液;
(2)、将初步过滤液进行超滤过滤,再将超滤透过液用反渗透膜进行浓缩,得到固体物含量5%-20%的第一浓缩液;取第一浓缩液的一半进行真空浓缩,得到固体物含量为30%-35%的第二浓缩液;将剩下的第一浓缩液和第二浓缩液混合得到茶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祛痘竹炭面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为1:1-2混合而成的普洱茶熟茶和白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祛痘竹炭面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第一浓缩液的固体物浓度为15%-2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祛痘竹炭面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浓缩物B的固体物浓度为33%-3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祛痘竹炭面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用反渗透膜进行浓缩时的温度为20-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建中竹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建中竹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755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