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履带底盘轨距调节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57551.4 | 申请日: | 2012-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43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秦爱国;鲍宏平;王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柴桩工(常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5/10 | 分类号: | B62D55/1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夏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3 | 代理人: | 沈兵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履带 底盘 轨距 调节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挖钻机履带底盘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履带底盘轨距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旋挖钻机是一种最常用的桩基础施工设备,广泛用于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桥梁、港口、高层建筑等工程的桩基础施工。旋挖钻机一般配置履带底盘,并要求履带底盘的轨距可调,工作时为满足稳定性要求,需要底盘轨距宽一些;运输时为避免超宽,需要底盘轨距窄一些。
目前实现底盘轨距调节的方式如附图7和附图8所示:原下车架17的四个方梁分别插入左履带架14、右履带架15的四个方孔中并形成间隙很小的配合,每个方梁里面装有一根原展宽油缸16(行程为L),原展宽油缸16的缸筒端与原下车架17相铰接,原展宽油缸16的活塞杆端与左履带架14、右履带架15分别相铰接,通过油缸活塞杆的伸缩实现左右履带架的展开和收回。附图7为活塞杆全收回状态,此时轨距最小(尺寸W),附图8为活塞杆全伸出状态,此时轨距最大(尺寸W+2L)。
此种方式的缺点是:1)工作时下车架的方梁与履带架方孔之间存在滑动摩擦,由于钻机重量很大,造成摩擦力很大,很容易造成接触面的划伤,划伤后会引起更大的摩擦力;2)在履带收回和展宽时上车体相对于底盘在钻机前后方向上相对位置没有变化,使钻机在运输状态时重心过于靠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履带底盘轨距调节机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履带底盘轨距调节机构,包括履带架、定位销、前连接杆、展宽油缸、下车架、后连接杆,履带架一端装有引导轮,一端装有驱动轮,履带架下面设有支重轮,履带架外围缠绕有履带,履带与架体之间还设有托链轮,履带架、前连接杆、下车架、后连接杆通过销轴连接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展宽油缸缸筒端与下车架铰接,展宽油缸活塞杆端与履带架铰接,前连接杆的凸角上设有锁定轴销和定位销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避开了原结构的滑动摩擦,同时可使钻机运输状态的重心位置更加合理,结构上也很容易实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底盘轨距最大状态示意图;
图2是图1中C-C段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D-D段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底盘轨距最小状态示意图;
图5是图4中E-E段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F-F段结构示意图;
图7(a)(b)(c)是目前现有底盘轨距最小状态示意图,其中,图7a为履带底盘主视图,图7b为去除履带后的俯视图,图7c为图7a中A-A段结构示意图;
图8(a)(b)(c)是目前现有底盘轨距最大状态示意图,其中,图8a为履带底盘主视图,图8b为去除履带后的俯视图,图8c为图8a中B-B段结构示意图;
图中,1、履带架,2、定位销,3、前连接杆,4、锁定轴销,5、展宽油缸,6、下车架,7、后连接杆,8、履带,9、引导轮,10、驱动轮,11、支重轮,12、托链轮,13、定位销孔,14、左履带架,15、右履带架,16、原展宽油缸,17、原下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履带底盘轨距调节机构,包括履带架1、定位销2、前连接杆3、展宽油缸5、下车架6、后连接杆7,履带架1一端装有引导轮9,一端装有驱动轮10,履带架1下面设有支重轮11,履带架1外围缠绕有履带8,履带8与架体之间还设有托链轮12,履带架1、前连接杆3、下车架6、后连接杆7通过销轴2连接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展宽油缸5缸筒端与下车架6铰接,展宽油缸5活塞杆端与履带架1铰接,前连接杆3的凸角上设有锁定轴销4和定位销孔13。
本发明履带架1、前连接杆3、下车架6、后连接杆7通过销轴2连接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展宽油缸5缸筒端与下车架6铰接,活塞杆端与履带架1铰接,通过油缸的伸缩可实现平行四边形的叠合或展开,从而实现轨距的调节。
如图1、图2、图3所示,为底盘展开状态,轨距为W1+2×L1,展开后将定位销4插入定位销孔13进行锁定,以防止油缸受力过大。此时下车架中心与履带中心重合,即履带前后轮与下车架中心距离相等(都为H)。满足工作状态整机重心的要求。
如图4、图5、图6所示,为底盘收回状态,轨距为W1,此时平行四边形成一直线,将定位销4插入定位销孔13进行锁定。此时下车架相对于履带朝后位移了一段距离,使钻机运输时重心不至于太靠前。
本发明避开了原结构的滑动摩擦,同时可使钻机运输状态的重心位置更加合理,结构上也很容易实现,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柴桩工(常州)有限公司,未经玉柴桩工(常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75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