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治草莓炭疽病的复配杀菌剂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55173.6 | 申请日: | 2012-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3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杨敬辉;吉沐祥;肖婷;庄义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47/38 | 分类号: | A01N47/38;A01N43/653;A01P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治 草莓 炭疽病 杀菌剂 及其 应用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剂及其防治病害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氟环唑和咪鲜胺复配杀菌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草莓色泽艳丽,风味浓郁,营养丰富,是浆果类极其重要的草本植物之一,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重要的经济地位。大棚草莓的应市时间从当年11月底,持续至翌年4月下旬,横跨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供应周期长,经济效益极高。
大棚草莓生产中,因灾害气候频发、品种抗病性差、长期重茬土传病害加重,病害防治上重治病轻预防,过度依赖化学农药,不合理使用农药造成病害抗药性增强。而草莓花果期长达半年,采果期需经常用药防治,且很难做到农药安全间隔期采摘上市,往往草莓鲜果农药残留较多,安全品质不能保证。特别是长期连作大棚,再植病害严重,黄萎病等危害死苗造成损失很大,常有拆棚现象和耕翻补种其他作物,严重威胁和限制了大棚促成草莓的稳定健康发展。
由植物病原真菌草莓炭疽病菌(Glomerella fragariae)侵染引发的草莓炭疽病是草莓整个生育期的主要病害。草莓炭疽病常用的化学药剂有嘧菌酯(azoxystrobin)、醚菌酯(kresoxim-methyl)、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烯肟菌酯(enestroburin)、啶酰菌胺(boscalid)、多菌灵(carbendazim)、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和咪鲜胺(prochloraz)等。长期以来,由于多频次、多剂量施用化学药剂,造成草莓炭疽病菌对常用化学药剂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耐)药性,生产上屡屡出现防治失败的事例。
为了延缓常用高效低毒农药的抗药性,延长农药的使用寿命。对现有药剂进行科学的混配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无有效防治草莓炭疽病的新型药剂的问题,提供一种对草莓炭疽病具有极高防治效果的氟环唑和咪鲜胺复配杀菌剂,并提供本发明防治病害的使用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氟环唑和咪鲜胺复配杀菌剂的技术方案是氟环唑和咪鲜胺的重量配比范围为1:10~10:1,优选 1:4。制备本发明的氟环唑和咪鲜胺复配杀菌剂时,可加入常规量的载体及添加剂(如乳化剂、分散剂、稳定剂、渗透剂)混合,并且按常用方法制得可湿性粉剂、胶悬剂、微乳剂、水分散颗粒剂或颗粒剂。
本发明的氟环唑和咪鲜胺复配杀菌剂在制成可湿性粉剂时,其各成份的质量百分比为:氟环唑1~10%、咪鲜胺1~40%、助剂5~15%、余量为填充料,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可湿性粉剂中各成份的质量百分比为:氟环唑1~10%、咪鲜胺1~40%、农药可湿性粉剂助剂5~15%、余量为填充料,其中填充料为高岭土。
本发明的氟环唑和咪鲜胺复配杀菌剂在防治草莓炭疽病上的应用
本发明的氟环唑和咪鲜胺复配杀菌剂在防治草莓炭疽病的应用适期为草莓整个生育期,每次按照每公顷中氟环唑和咪鲜胺总有效量分别为30 g和120 g的用量,兑水450~600 kg细喷雾防治,防治间隔期为7~10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复配药剂中咪鲜胺和氟环唑分别为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能有效延缓草莓炭疽病菌的抗药性;混配后防治效果极显著高于单剂,且具有成本低和加工简易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发明的氟环唑和咪鲜胺复配杀菌剂对草莓炭疽病菌的室内活性测定如下:
氟环唑和咪鲜胺原药用丙酮分别溶解成1000μg/ml母液,并加入1%吐温-80。用无菌水配制成浓度分别为200、100、20、10、2、1、0.2、和0.1μg/mL的单剂系列药液,置于三角瓶中备用。将咪鲜胺:氟环唑按有效含量分别配制成为1:1、2:1、3:1、4:1和5:1混剂的系列药液,置于三角瓶中备用。分别取上述系列稀释药剂1mL药液与9mL培养基(PDA)在培养皿内混匀,制成培养皿内含药量为20、10、2、1、0.2、0.1、0.02和0.01μg/mL的PDA培养基,用无菌水作空白对照。将保存的草莓炭疽病菌转接到PDA培养基中,经活化后,在近菌落边缘用打孔器制取直径为4mm的菌饼,再转接到带药的PDA平培养基和空白对照中,每处理重复4次。在25℃下暗培养4 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51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配方
- 下一篇:一种捕捞水蚬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