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加机油管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52585.4 | 申请日: | 2012-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5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易斌;何海林;彭东南;余达;毕明松;蒲博伟;高林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倍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4 | 分类号: | F01M11/04;F01M11/02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石誉虎 |
地址: | 262737 山东省潍坊市滨海***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机油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发动机加机油管总成。
背景技术
发动机必须配置加注机油口,通常在与油底壳相通的缸体或其它结构件的某一位置上设置一个加机油管总成来实现,同时该加机油管总成需在0.1MPa压力下不产生泄漏。
现有技术中的加机油管总成分为金属材料的管体和塑料材料的管体。其中金属材料的加机油管采用壁厚1.2-3mm的钢管制作,由于安装盖子及空间弯曲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复杂空间弯曲和变径的管体要求,管体需用不同形状的管分段焊接而成,其盖子等部件的装配定位需焊接或铆接相关结构件,这种结构产品结构复杂,重量大,工艺成本高,由于焊接部位多,造成失效风险大,外观也不美观;塑料材料的加机油管较好的达到了轻量化目的,但对于复杂空间弯曲结构,其应用受到耐高温耐腐蚀条件的限制,而且针对每个产品均要进行严格繁琐的强度可靠性判断,导致新产品开发周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加机油管总成,实现了产品轻量化,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产品可靠性,提高了产品外观的美观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发动机加机油管总成,包括油管本体,所述油管本体的一端设有管口,所述油管本体的另一端连接有法兰件,所述管口处螺纹连接有管盖,所述油管本体为通过液压成型加工而成的薄壁不锈钢管。
优选的,所述薄壁不锈钢管的壁厚为0.5mm-1mm。
优选的,所述油管本体的管壁上设有若干条通过液压成型加工而成的凹凸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油管本体与管盖之间设有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设置于所述油管本体内部。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件包括一根柔性连接带,所述柔性连接带的一端设有弹性卡接部件,所述柔性连接带的另一端设有卡簧;所述管盖上设有用于卡住所述弹性卡接部件的卡槽,所述油管本体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卡簧脱出的环形凸棱,所述卡簧设置于所述环形凸棱与凹凸加强筋之间。
优选的,所述法兰件为碳钢法兰,所述碳钢法兰与油管本体之间设有防腐蚀涂层。
优选的,所述法兰件与油管本体通过高温钎焊焊接在一起,所述防腐蚀涂层为镍基涂层。
优选的,所述油管本体上的螺纹为若干条通过液压成型加工而成且不连续的螺旋槽。
优选的,所述管口的端部设有外翻且卷边的扩口,所述扩口与油管本体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扩口与管盖之间设有密封圈。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由于发动机加机油管总成的油管本体为通过液压成型加工而成的薄壁不锈钢管,薄壁不锈钢管的壁厚为0.5mm-1mm,在满足与现有技术相同的结构强度条件下,重量与原结构相比大大降低,实现了产品轻量化,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避免了现有技术多处焊接造成失效风险大的缺陷,且提高了产品外观的美观度。
由于油管本体的管壁上设有若干条凹凸加强筋,提高了油管本体的强度。
由于油管本体与管盖之间设有连接部件,连接部件设置于油管本体内部,连接部件的柔性连接带的一端设有弹性卡接部件,另一端设有卡簧;管盖上设有卡槽,油管本体上设有环形凸棱,卡簧设置于环形凸棱与凹凸加强筋之间。因此基于这种结构,当管盖从油管本体中旋出时,内置连接部件能够避免管盖掉落至地面上,当管盖与油管本体锁紧时,由于连接部件设置于油管本体内部,因此避免了连接部件受到磨损,同时节省了安装空间。
由于法兰件为碳钢法兰,降低了成本;碳钢法兰与油管本体之间设有防腐蚀涂层,使碳钢法兰与油管本体的焊接处具备更好的耐腐蚀,有效避免焊接处失效的缺陷。
由于防腐蚀涂层为镍基涂层,镍基涂层是在液压成型后进行高温钎焊,高温钎焊的同时,镍基材料便在法兰件的表面形成涂层,使发动机加机油管总成具备耐腐蚀的同时,减少了电镀防腐蚀及后处理工序,进一步降低了制造成本。
由于管口的端部设有外翻且卷边的扩口,扩口与油管本体为一体式连接结构,使管口抵抗径向变形的能力大大增强,提高了管口处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其中:1、油管本体;2、法兰件;3、管盖;4、连接部件;5、管口;6、凹凸加强筋;7、螺旋槽;8、扩口;9、密封圈;10、弧形卡簧;11、卡槽;12、镍基涂层;13、环形凸棱;14、塑料弹性带;15、弹性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倍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潍坊倍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25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层蟹黄豆腐干
- 下一篇:天丝、羊毛与棉混纺织物染整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