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棘轮锁紧式举升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46504.X | 申请日: | 2012-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71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福贵;岑延清;管菁;张革青;莫万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7 | 分类号: | B23K37/04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杨雪松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棘轮 锁紧式 举升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装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棘轮锁紧式举升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焊接夹具属于非标行业,特别是汽车制造业,需要根据车型需要进行单独的设计和制造,每类夹具往往具有自身的独特性。焊接夹具因不同的产品要求,对定位的准确性是比较严格的,优良的性能与精确的定位相结合才能满足行业要求。
现在的汽车装配定位焊夹具无焊接变位机械。焊接变位机械是改变焊件、焊机或焊工位置来完成机械化焊接的各种机械装置。焊接翻转机属于焊接变位机械中的一种。焊接翻转机是将工件绕水平轴转动或倾斜,使之处于有利于装焊位置的焊件变位的机械。目前进行工件焊接时并没有运用焊接变位机械来提高工件焊接时的人机工程性能,也没有达到人—机器—环境协调统一并形成有机联系的要求,机器或设备不能适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齿轮齿条棘轮锁紧式举升机构,能带动装配定位夹具及工件做升降运动和正、反360度旋转,并且通过棘轮锁紧结构能够维持夹具及工件的准确定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棘轮锁紧式举升机构,包括通过齿轮传动轴连接的完全对称设置的两个举升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举升架包括支撑底座、固定臂、活动臂和齿轮箱;所述固定支座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座的一端上,所述固定臂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支座销轴连接;;所述固定臂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臂的一端销轴连接,所述活动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置于所述支撑底座的远离固定支座的另一端上,并沿所述支撑底座的上表面左右滚动;
所述齿轮箱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座上,所述齿轮箱内固定设有齿轮,齿条位于所述齿轮上的齿与所述齿条上的齿啮合,将齿轮的转动转化为齿条的水平直线运动;齿条的远离齿轮箱的一端与齿条连接杆的一端销轴连接;所述齿条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臂连接;
所述各齿轮箱内还设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由棘轮和棘轮固定块组成;所述棘轮与所述齿轮固定在同一个齿轮轴上;所述棘轮固定块的一端与所述齿轮箱的箱体销轴连接固定,所述棘轮固定块的另一端围绕所述销轴转动,从而与所述棘轮的齿卡接或脱离;
所述两个举升架上的齿轮通过所述齿轮传动轴连接。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在所述齿轮箱内、位于所述齿条上方还设有两个滑动轴承,所述齿条卡在所述滑动轴承和所述齿轮之间,且所述滑动轴承与所述齿条相切式接触。
所述固定臂和所述活动臂的长度相等。
所述齿条连接杆上设有连接杆销轴孔,所述齿条的远离齿轮箱的另一端设有齿条销轴孔;所述齿条与所述齿条连接杆通过穿过所述连接杆销轴孔和所述齿条销轴孔的销轴连接。
所述齿条连接杆上的连接杆销轴孔有三个,等间距设置。
所述滚动轴承通过固定螺母固定在所述活动臂上。
所述齿轮的齿轮轴与转动手柄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结构合理,坚固实用;
2、正反360度旋转装配定位夹具及工件;
3、装配定位夹具及工件能进行升降运动,定位精度达1mm;
4、带有棘轮锁紧机构,对夹具升降位置进行准确定位;
5、提高工件焊接合格率达100%;
6、工作空间符合人体活动的要求空间,操作姿势满足付出较小的体力就能达到精确优良的操作效果;
7、提高工作效率达5倍;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棘轮锁紧式举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固定臂;2、齿轮箱;3、棘轮固定块;4、棘轮;5、第二销轴;6、活动臂;7、固定螺母;8、滚动轴承;9、齿条连接杆;10齿条;11、齿轮;12、固定支座;13、支撑底座;14、滑动轴承;15、第一销轴;16、齿轮传动轴;17、第三销轴;18、齿条销轴孔;19、连接杆销轴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65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