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端子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43285.X | 申请日: | 2012-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82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包中南;林钰雄;黄圣翔;李佳谚;颜健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庆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4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李静;宫传芝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端子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端子及其制造方法,尤指一种可提升接触点可靠性的连接端子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按,如图1以及图2A所示,已知的连接器W1所具备的多为单端子形式连接端子W2,容易因为外力而使单端子形式连接端子W2翘起、变形而导致接触不良的情形。
如图2A、2B所示,日后为了改善接触不良的情形,于是产生将单端子形式连接端子W2改为双端子形式连接端子W3,双端子形式连接端子W3共包含第一接触部W31以及第二接触部W32,以期许第一接触部W31或第二接触部W32两者期中之一仍然可以保有正常的接触。
然而事实并未如此理想,因为双端子形式连接端子W3一旦遭受外界破坏力,第一接触部W31与第二接触部W32均会遭受到几乎相同的破坏力,又如图3所示,第一接触部W31与第二接触部W32两者在相同的受力期间下(横轴),皆具有几乎相同的正向力(纵轴的实线与虚线)的缘故,因此第一接触部W31及第二接触部W32所产生的形变程度也会几乎一样,是以上述的方式皆无法真正有效提升端子的接触可靠性。
于是,本发明人有感上述的课题,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接触点可靠性的连接端子及其制造方法,以有效改善已知连接端子接触可靠性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提升接触点可靠性的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包含一端子基部,自该端子基部还延伸出至少包含:一第一接触单元,该第一接触单元包含有一第一接触臂及一第一接触端部;以及一第二接触单元,该第二接触单元包含有一第二接触臂及一第二接触端部,其中,该第一接触单元及该第二接触单元相互平行且彼此间隔一间隙,该第一接触单元还自该第一接触臂延伸出有一凸出部。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提升接触点可靠性的连接端子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提供该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还包含一端子基部;
自该端子基部还延伸出至少包含一第一接触单元及一第二接触单元,该第一接触单元及该第二接触单元分别具有一第一接触端部、一第一接触臂及一第二接触端部、一第二接触臂,而该第一接触单元及该第二接触单元彼此相间隔一间隙;以及
自该第一接触单元的第一接触臂延伸出一凸出部。
优选地,如上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凸出部仅延伸至该间隙,且使该凸出部进一步延伸并连接至该端子基部。
优选地,如上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凸出部朝远离该第二接触单元的方向延伸,且该凸出部进一步延伸并连接至该端子基部。
优选地,如上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凸出部朝远离该第二接触单元的方向延伸,且该凸出部进一步延伸并连接至该端子基部。
优选地,如上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凸出部相对于该第一接触臂斜向地延伸并连接至该第二接触臂。
优选地,如上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含使该凸出部延伸连接至该端子基部。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该凸出部的技术手段,可有效改变该第一接触单元以及该第二接触单元的正向力,因此在遭受一外界破坏力时,所产生的形变不会几乎一致,因此更能有效地保留仍可正常接触的端子,以有效提升接触的可靠性。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者。
附图说明
图1为已知的连接器示意图;
图2A为已知的单端子形式连接端子示意图;;
图2B为已知的双端子形式连接端子示意图;
图3为已知的双端子形式连接端子的正向力测试数据曲线图;
图4为具有本发明提升接触点可靠性的连接端子的连接器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提升接触点可靠性的连接端子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提升接触点可靠性的连接端子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化型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5A的第一实施例的正向力测试数据曲线图;
图7为具有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提升接触点可靠性的连接端子的连接器示意图;
图8A为本发明提升接触点可靠性的连接端子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8B为本发明提升接触点可靠性的连接端子的第二实施例的变化型态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图8A的第二实施例的正向力测试数据曲线图;以及
图10为本发明提升接触点可靠性的连接端子的制造方法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庆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庆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32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