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用充压器械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39612.4 | 申请日: | 2012-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8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贾登强;李强;包振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迪玛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9/02;A61M2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朱健 |
地址: | 101102 北京市通州区中关村科技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器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充压和泄压的医用器械。
背景技术
使用扩张器械对人体部位或管腔进行扩张是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扩张狭窄的血管、鼻泪道、输卵管等人体的固有管腔通道,甚至包括扩张人体的骨骼疏松部位,或其他需要的组织和人体结构,通常情况下,主要选择可通过能够充压扩张的器械进行扩张。而在进行充压扩张时,则需要一个能够完成增压和泄压的器械。如心脏冠脉介入手术,需要充压器械对球囊扩张导管或血管支架进行加压扩张,完成扩张后,通过泄压抽真空,撤出其他一次性辅助器械。同时在进行其它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椎体介入治疗等众多介入治疗时,均需要一个能够完成增压泄压的器械,要求充压器械能够直观的显示压力值,以便医护人员随时观察充压压力。该类手术经常在影像医学(X线、超声、CT)引导下,通过经皮穿刺途径或通过人体原有孔道,将特制的导管或器械插入到病变部位进行造影、诊断,最后完成压力扩张和泄压。
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有心脏介入治疗,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介入治疗,周围血管以及非血管管腔的介入治疗。其主要是通过人体原有管腔将导管和导丝插入到病变部位,并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和检控下,使用充压器械对其他器械进行扩张膨胀、负压抽吸等,恢复人体管腔的畅通。
而目前使用充压器械操作使用复杂,增压速度慢,无法增压至高压,已经增压操作困难,活塞滑动阻力大,真空容易进气泡,无法利用单手快速泄压等诸多缺点。随着介入治疗的范围逐渐扩大,对该类器械的操作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进行血管介入治疗时,在充压器械加压时,需要严格控制进入人体血管的气泡,扩张连续时间必须严格控制,增压速度快等要求。
本发明旨在解决以上临床使用中的细节要求,特备设计了本发明的一种医用 充压器械,其特点有:压力显示可实现多角度观察,可实现单手快速泄压,加压阻力小,操作简单方便,性能稳定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现了压力显示多角度观察,方便医护人员的各种操作习惯,医护人员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左右45度旋转压力显示表,实现最舒适的观察角度。
本发明实现了双手加压速度快,加压阻力小,加压锁定功能稳定可靠。在临床实际操作时,一手握住外套,一手握住手柄顺时指旋转,可持续快速加压至满量程,压力锁定功能稳定可靠,同时可随时通过握外套手的大拇指或大鱼际部位按下按压键,解除压力锁定功能,实现瞬间快速泄压。或者按下按压键,另一只手可自由拉动手柄,实现器械抽入液体或者推出液体。
为实现本发明的一种医用充压器械,包括手柄活塞系统,锁定释放系统,压力显示系统和鲁尔连接系统。
所述的手柄活塞系统,包括有活塞,其外表面有与活塞密封圈配合的凹槽,其后端与手柄前段配合连接,活塞及活塞密封圈在所述外套内壁同轴配合,并可保证高压和负压时与外套内壁形成密封配合的同时,活塞及活塞密封圈可在外套内壁滑动,外套能够满足活塞滑动的最大容量为30ml。
所述手柄,其外表面有与所述锁定块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其前端螺纹的起始位置,刚好在活塞运动在外套的最大容量位置时,与锁定块的内螺纹刚好脱离啮合。其后端螺纹的终止位置至少可满足活塞运动到外套的零刻度位置时,手柄螺纹与锁定块螺纹仍然完全啮合。所述手柄后端有一圆锥形圆盘,其最大直径为48mm,其外形能与手型完全结合,可方便用手对手柄进行旋转加压,并且在施加一个较小的力时,其转化到手柄螺纹的力矩足以克服加压所产生的阻力。
所述压力显示系统包含一个外套,其前端有一直径约为22mm的内腔,其长度足以形成30ml的最大容量,其后端有一空腔能与所述固定架和后盖配合的形状和结构。外套的后端外表面呈现于人体手形相配合的形状,方便操作手握持时,手感舒适,操作安全可靠。外套的前端外表面与所述表座的内表面配合,表座可沿外套的轴线左右旋转45度,并可保证密封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迪玛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迪玛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96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打滑装置
- 下一篇:注坯模分体式型腔冷却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