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褪黑亮白的中西药复方乳膏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39585.0 | 申请日: | 2012-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6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安进;石杰;张芳;刘炳麟;刘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市市立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533 | 分类号: | A61K36/533;A61K9/06;A61P17/0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刘雁君 |
地址: | 26601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黑亮 西药 复方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学乳膏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褪黑亮白的中西药复方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更加追求皮肤的自然美白,不愿皮肤被涂上厚厚的化妆品,这就为抑制黑色素合成,提亮肤色,进而达到皮肤美白效果的各种增白剂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市场上的褪黑亮白产品种类虽然繁多,但多为化学成分,如甲氧苯酚、维生素C、铅、汞等。它在满足人类追求皮肤美白的同时,也对人体皮肤或全身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如氢醌,是较强的皮肤增白剂,可引起皮肤炎症性色素增加,具有高度诱发突变作用及细胞毒作用,故世界各国目前对其使用仍存在争议。另有一些皮肤美白剂中含有汞,汞是一种公认的金属毒物,可引起肾脏等损害。因此,长期应用这样的美白产品,往往可引发化妆品皮肤病的发生,如激性皮炎、变态反应性皮炎、化妆品性痤疮等。
在我国的传统医学中,已有许多褪黑美白的方药,多数既可固精益肾,又可美白护肤,达到了养生和美白的双重目的。但是,这些中药方剂多为散剂,起效缓慢,使用时肌肤渗透性差,影响疗效,且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褪黑亮白的中西药复方乳膏及其制备方法。其采用中、西药联合组方,各组分互相渗透,取长补短,充分发挥西药起效快而中药重调理的作用,并采用现代制剂技术制备成油/水型乳膏剂。该乳膏剂具有良好的褪黑亮白皮肤的作用,而且相比以往的中药方剂,其肌肤渗透性好,起效快,使用方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褪黑亮白的中西药复方乳膏,主要由下述原料组成:氨甲环酸25~35份,优选30份;甘草黄酮10000~15000份,优选12000份;维生素E30000~50000份,优选40000份;益母草25000~35000份,优选30000份;蓖麻油40000~75000份,优选60000份;硬脂酸40000~70000份,优选60000份;单甘酯20000~40000份,优选30000份;液体石蜡100000~150000份,优选125000份;质量分数为10%的尼泊金乙酯醇溶液5000~15000份,优选10000份;甘油100000~150000份,优选125000份;纯水400000~500000份,优选450000份;香精常规量;其中,所述份数均为重量份数。
乳膏性状:主料提取液和挥发油混悬于基质和乳化剂中,形成均匀的半固态,细腻,涂布于皮肤上不融化的稳定乳膏,不得检出大于180μm的粒子;不得检出致病菌。
上述褪黑亮白的中西药复方乳膏的制备方法是:包括步骤:主料制备,辅料制备,乳膏制备和质量检验:
(1)主料制备
①称取配量氨甲环酸,以20g纯化水溶解,备用;
②称取配量益母草,粉碎至80~100目,冷浸1h,按固液比1:25加水煎煮4h;煎煮液浓缩至剩余体积为加水量的1/14~1/15,得益母草水煎液,备用;
(2)辅料制备
①分别称取配量蓖麻油、液体石蜡、硬脂酸和单甘酯,混匀,加热至熔化,得基质混合物,备用;
②分别称取配量的质量分数为10%的尼泊金乙酯醇溶液和甘油,混合后加入配量纯水,加热至溶匀后得乳化剂,备用;
(3)乳膏制备
将基质混合物加入到乳化剂中,混匀,待温度降至45±5℃时,分别加入氨甲环酸水溶液和益母草水煎液,搅匀后,再加入配量甘草黄酮,配量维生素E和配量香精,继续搅拌至均匀、稳定乳膏;
(4)质量检验
按照化妆品要求进行质量检验,产品合格后即为褪黑亮白的中西药复方乳膏。
上述原料中:
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又名止血环酸,研究发现,氨甲环酸可代替酪氨酸与酶结合从而减少酪氨酸代谢的最终产物黑素的合成,因而具有褪黑作用,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其治疗黄褐斑具有确切疗效。
甘草黄酮(Glycyrrhiza Flavonoids)是从特定品种甘草中提取的组分,它能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同时具有清除氧目由基和抗氧化能力,是一种天然、高效的亮白皮肤组分。
益母草(Leonurux japonicu)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茺蔚子”条,列为上品。为唇形科植物,又名益母艾、坤草、月母草、地母草等。本品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肾、心包经,具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之功,被历代医家誉为“血家圣药”、“经产良药”。其美白、祛痘功效也多有记载,临床研究表明其具有确定的美容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市市立医院,未经青岛市市立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95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