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氟化铁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339101.2 申请日: 2012-09-13
公开(公告)号: CN102826616A 公开(公告)日: 2012-12-19
发明(设计)人: 魏增福;苏伟;刘世念;陈刚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C01G49/10 分类号: C01G49/10;H01M4/58;B82Y40/00
代理公司: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代理人: 万志香;曾旻辉
地址: 510080 广东***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氟化 纳米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电极材料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三氟化铁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还无法满足电动汽车等对电池高能量密度的要求,而电极材料的比容量直接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因此设计开发具有高可逆容量电极材料是发展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首要任务。新型可逆化学转换机理正极材料——过渡金属氟化物,由于可以提供较高的输出电压及理论比容量,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已有大量有关氟化物用作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工作。最早的报道在1970年,由Seiger等合成了NiF2,并实现了材料的有限的可逆循环(H.N.Seiger,A.E.Lyall,R.C.Shair,in Proceedings of the 6th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ower Sources 2:Res:Develop.Non-Mech.Elec.Power Sources,1970,p.267)。之后,Arai等报道了TiF3,VF3,FeF3等材料也具有电化学活性(H.Arai,S.Okada,Y.Sakurai and J.Yamaki,J.Power Sources,1997,68,716.)。这些材料在2.0-4.5V的电压区间的可逆容量达到80mAh g-1,主要是对应于M3+/M2+电子对之间的可逆化学反应。最近,有关TiF3和VF3材料可逆化学转换机理的报道指出,在0.02-4.3V的电压区间内,这些材料可以提供高达500-600mAh g-1的可逆容量。在众多过渡金属中,Fe元素具有价格低廉,储量丰富,环境友好等优点,是电极材料的首选元素之一。因此,三氟化铁成为新型可逆化学转换机理材料的首选材料之一。三氟化铁在用作正极材料时,充放电过程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储锂机理,在2.5-4.5V电压区间内,一个锂离子在FeF3晶体结构内可逆的嵌入/脱出,伴随着Fe3+/Fe2+的转变,是典型的嵌、脱锂机理,储锂容量为237mAh g-1。在1.5-2.5V电压区间,氟化铁可以继续与两个锂离子发生电化学还原反应,形成Fe纳米粒子与LiF,为可逆化学转换机理,储锂容量为475mAh g-1。FeF3作为电极材料也存在着材料的可逆容量较小,循环稳定性差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FeF3的导电性较差以及充放电过程中存在体积膨胀等所造成。针对FeF3的这些问题,主要的改进途径是将FeF3与导电物质复合制备纳米复合材料,增加材料的导电性能。2003年,Amatucci等将FeF3与碳材料(膨胀石墨、炭黑及活性炭),用球磨法制备出系列纳米复合材料(F.Badway,N.Pereira,F.Cosandey,G.G.Amatucci,J Electrochem.Soc.,2003,150A1209)。在2.0-4.5V的电压区间内,材料的初始放电容量200mAh g-1,对应于Fe3+/Fe2+的氧化还原反应。随后,针对同一纳米复合材料,Amatucci等研究了其在1.5-4.5V电压区间的电化学性能,并报导了基于Fe3+/Fe0三电子的还原反应。在70℃时,纳米复合材料具有500mAh g-1的可逆容量。2009年,Okada等同样利用球磨法,制备出FeF3/碳复合材料,研究了材料在2.0-4.5V电压区间内的充放电性能(M.Nishijima,I.D.Gocheva,S.Okada,T.Doi,J.-i.Yamaki and T.Nishida,J.Power Sources,2009,190,558)。结果表明,碳材料的存在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电导率以及降低了氟化物在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解度。除了碳材料外,研究者还通过将FeF3与导电氧化物及硫化物进行复合得到纳米复合材料来改进材料的电化学性能。2009年,湘潭大学王先友教授利用球磨法,制备出FeF3/MoS2,FeF3/V2O5纳米复合材料(W.Wu,X.Wang,X.Wang,S.Yang,X.Liu and Q.Chen,Mater.Lett.,2009,63,1788;W.Wu,Y.Wang,X.Wang,Q.Chen,X.Wang,S.Yang,X.Liu,J.Gao and Z.Yang,J.Alloys Compd.,2009,486,93)。结果表明,在2.0-4.5V电压区间,相对于纯相的FeF3材料,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具有较大改善。虽然通过与导电材料进行复合可以提高FeF3的导电性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FeF3的可逆容量及循环稳定性,但其性能远未达到实际应用水平,特别是使用的FeF3原料粒径较大,造成所合成的纳米复合材料中的FeF3粒径较大且粒径分布范围宽,材料结构一致性较差,是影响材料应用的重要因素。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91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