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联合使用的厌氧发酵反应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38447.0 | 申请日: | 2012-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66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徐晓秋;刘伟;刘颖;崔亦工;王欣;秦国辉;刘旭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科学院科技孵化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M1/38 | 分类号: | C12M1/38;C12M1/36;C12M1/34;C12M1/107;C12M1/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刘同恩 |
地址: | 15009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合 使用 发酵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酵反应器,具体涉及一种厌氧发酵反应器。
背景技术
沼气工程是以厌氧消化为核心技术,集粪便处理、沼气生产、沼气和沼肥资源化利用为一体的系统工程。但由于技术上的原因,许多大型沼气工程存在发酵原料利用不彻底、产气效率低、综合处理效果不好等缺点。这也无形加剧了后续处理工艺更加繁琐,增加成本。虽然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扶持大中型沼气工程,但由于上述原因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粪污,厌氧、好氧组合工艺是世界公认的有效处理方法,而对于此组合工艺,厌氧阶段如没有发酵彻底便会增加后续工艺的处理难度。目前厌氧阶段较为成型的反应器形式是全混式厌氧发酵反应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以及厌氧折流反应器,而这几种反应器均为单独使用,且存在发酵原料利用不彻底的缺点,达不到发酵原料在厌氧阶段高效利用的要求,从而增加了后续工艺的处理难度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单独使用的反应器产气率低,不能满足热能高效回收的技术难题,同时单独使用的反应器消化不彻底,需增加后续处理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联合使用的厌氧发酵反应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内层圆柱筒、外层圆柱筒、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罐盖、罐底、第三加热管、进料管、调酸管、挡板、两个搅拌器、两个溢流阀、两个pH值传感器、两个温度传感器、数个第一折流板和数个第二折流板,内层圆柱筒设置在外层圆柱筒内,罐盖和罐底分别设置在外层圆柱筒的上下端面处,内层圆柱筒、外层圆柱筒、罐盖和罐底均为混凝土砌筑而成,内层圆柱筒的内腔为一次厌氧腔,内层圆柱筒与外层圆柱筒之间的腔体为二次厌氧腔,第一加热管砌筑在内层圆柱筒的墙体内,第二加热管砌筑在外层圆柱筒的墙体内,一次厌氧腔和二次厌氧腔对应的罐底墙体内均砌筑第三加热管,两个搅拌器均设置在为一次厌氧腔中,且两个搅拌器上、下设置,进料管的一端设置在一次厌氧腔中且位于下方搅拌器的下面,进料管的另一端通至外层圆柱筒外面,挡板、数个第一折流板和数个第二折流板沿二次厌氧腔的圆周均布设置,且挡板的一端与内层圆柱筒的外壁连接,挡板的另一端与外层圆柱筒的内壁连接,数个第一折流板与数个第二折流板交替设置,且第一折流板的一端与内层圆柱筒的外壁连接,第一折流板的另一端与外层圆柱筒的内壁设有缝隙,第二折流板的一端与外层圆柱筒的内壁连接,第二折流板的另一端与内层圆柱筒的外壁设有缝隙,内层圆柱筒的侧壁下方设有内层溢流孔,外层圆柱筒的侧壁上方设有外层溢流孔,内层溢流孔和内层溢流孔分别位于挡板的两侧,两个溢流阀分别安装在内层溢流孔和外层溢流孔处,调酸管的一端设置在一次厌氧腔中且位于内层圆柱筒的上方,调酸管的另一端通至外层圆柱筒外面,罐盖上分别设有一次厌氧沼气出口和二次厌氧沼气出口,一次厌氧沼气出口与一次厌氧腔相通,二次厌氧沼气出口与二次厌氧腔相通,内层圆柱筒的侧壁上分别通过管路安装有一个pH值传感器和一个温度传感器,外层圆柱筒分别的侧壁上分别通过管路安装有一个pH值传感器和一个温度传感器。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由于本发明设有一次厌氧腔I和二次厌氧腔II,具有双重厌氧发酵功能,并且二次厌氧腔II的路径为折流式,消化液在二次厌氧腔II反应时间长,使得厌氧处理彻底,不需要后续工艺的处理就可达到发酵彻底的目的,降低了处理成本,避免了二次污染;本发明的内层圆柱筒、外层圆柱筒和罐底的墙体内均砌筑有加热管,使得本发明的反应器保温效率高、产气率高、发酵原料的利用效率高、热能回收效率高。
二、两次厌氧过程均在一个整体装置内进行,因此,本发明具有占地面积少、占用空间小的特点。
三、采用循环加热模式,利用发电机余热进行加热,降低了热量损失。
四、本发明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运行费用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联合使用的厌氧发酵反应器的整体结构主剖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去掉罐盖5)。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科学院科技孵化中心,未经黑龙江省科学院科技孵化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84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旋举升机构和AGV小车
- 下一篇:一种移动式车架快速举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