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能量共振转移的荧光试纸条及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36863.7 | 申请日: | 2012-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0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唐勇;付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G01N33/55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裘晖;陈燕娴 |
地址: | 51063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能量 共振 转移 荧光 试纸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基于能量共振转移的的荧光试纸条,包含底衬、样品吸收垫、结合垫、层析膜和吸水垫;样品吸收垫、结合垫、层析膜和吸水垫依次紧密相连、且附着在底衬上;其特征在于:结合垫上附着荧光受体标记的抗体;层析膜上设置检测线和校准线,检测线靠近结合垫,校准线靠近吸水垫;检测线上附着有荧光物质标记的抗原,校准线上附着有荧光物质标记的蛋白;荧光物质标记的抗原与荧光受体标记的抗体能通过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结合,荧光物质标记的蛋白与荧光受体标记的抗体不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能量共振转移的的荧光试纸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于能量共振转移的的荧光试纸条还包含塑料外壳,塑料外壳包裹底衬和附着在底衬且依次紧密连接样品吸收垫、结合垫、层析膜和吸水垫;其中,塑料外壳上设置有加样孔和观察孔,加样孔位于样品吸收垫的位置,观察孔位于检测线和校准线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能量共振转移的的荧光试纸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衬为不透水物质;所述的样品吸收垫的材质为玻璃纤维;所述的结合垫的材质为聚酯膜或者玻璃纤维素膜;所述的层析膜的材质为硝酸纤维素膜;所述的吸水垫的材质为吸水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能量共振转移的的荧光试纸条,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荧光物质为荧光染料、荧光乳胶微球、镧系元素、量子点、发荧光的聚合物或荧光蛋白;
所述的荧光受体为胶体金纳米颗粒、银纳米颗粒或碳纳米颗粒;
所述的蛋白为牛血清白蛋白或卵清蛋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能量共振转移的的荧光试纸条,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荧光受体标记的抗体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荧光受体与抗体混合,搅拌均匀;再加入牛血清白蛋白封闭即可;
所述的荧光物质标记的抗原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通过N-羟基琥珀酰亚胺和碳二亚胺的作用,将抗原与荧光物质进行偶联得到;
所述的荧光物质标记的蛋白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通过N-羟基琥珀酰亚胺和碳二亚胺的作用,将牛血清白蛋白与荧光物质进行偶联得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能量共振转移的的荧光试纸条,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荧光受体标记的抗体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①将荧光受体物质的pH调节为7.0~8.2,边搅拌边加入抗体,搅拌反应;
②再加入牛血清白蛋白,搅拌反应;离心,沉淀物为荧光受体标记的抗体;
所述的荧光物质标记的抗原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1)将荧光物质、N-羟基琥珀酰亚胺和碳二亚胺混匀后反应;离心收集沉淀物,用三蒸水分散并且混匀;
(2)接着加入抗原,混匀后避光反应;
(3)再加入牛血清白蛋白,混匀后反应;离心后收集沉淀物,得到荧光物质标记的抗原;其中,荧光乳胶微球、N-羟基琥珀酰亚胺、碳二亚胺、抗原和牛血清白蛋白按质量比90~100:4:6:0.3:10配比;
所述的荧光物质标记的蛋白更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I)将荧光物质、N-羟基琥珀酰亚胺和碳二亚胺混匀后反应;离心收集沉淀物,用三蒸水分散并且混匀;
(II)接着加入蛋白,混匀后反应;离心后收集沉淀物,得到荧光物质标记的蛋白;其中,荧光乳胶微球、N-羟基琥珀酰亚胺、碳二亚胺和蛋白按质量比90~100:4:6:10配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能量共振转移的的荧光试纸条,其特征在于:
步骤①中所述的抗体为抗Cr-EDTA抗体或抗呋喃它酮代谢物抗体;
步骤①和步骤②中所述的搅拌反应的时间为25~35min;
步骤(1)中所述的荧光物质为荧光乳胶微球;
步骤(1)中所述的反应的条件为20~30℃反应30min;
步骤(2)中所述的避光反应的条件为20~30℃反应120min;
步骤(2)中所述的抗原为完全抗原Cr-iEDTA-BSA或完全抗原CP-AMOZ-BSA;
步骤(3)中所述的反应的条件为20~30℃反应120min;
步骤(I)中所述的荧光物质为荧光乳胶微球;
步骤(I)中所述的反应的条件为20~30℃反应30min;
步骤(II)中所述的蛋白为牛血清白蛋白或卵清蛋白;
步骤(II)中所述的反应的条件为20~30℃反应12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686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息投影式放射影像仪
- 下一篇:数字化鱼类标本图像拍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