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X射线成像多晶碘化汞探测器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32308.7 | 申请日: | 2012-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1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史伟民;刘功龙;廖阳;吕燕芳;张月璐;马磊;陶佳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31/18 | 分类号: | H01L31/18;H01L27/146;C23C14/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陆聪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线 成像 多晶 碘化 探测器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X射线成像多晶碘化汞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它是一种制备X射线探测成像的器件的方法,属于半导体探测器制备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碘化汞(HgI2) 禁带宽度大(2.13eV)、原子序数高(MHg=80,MI=53)、电阻率高(ρ>1013Ω·cm)、电离效率高(52%),优异的物理、化学和电学特性,使得碘化汞具有光电线性吸收系数大、探测效率高、能量分辨率好等优势,因此其对X、γ射线(尤其对低能量的X、γ射线)具有很高的探测效率和良好的能量分辨率,广泛应用于荧光分析、航空航天和核医学和高能物理等领域。高原子序数材料制作射线探测器件具有尺寸小的优势,由碘化汞探测器构成的X、γ射线谱仪具有探测效率高、质量轻、小巧致密的特点,广泛用于军事、核工业、环境保护等领域,所以碘化汞是目前制备室温半导体核辐射探测器最理想的材料之一。
目前,多晶碘化汞的常用沉积方法都属于物理方法,包括有SP(丝网印刷) 、PVD(物理气相沉积) 、LA(激光消融法)、HP(热压法)以及PIB(粘结剂法)等。而以上这些物理方法则要求原材料碘化汞粉末有分析纯级以上纯度(﹥99.9999%),倘若原材料纯度低于该标准时,就难以用这些物理方法来制备得到多晶碘化汞,即使勉强沉积得到的碘化汞材料,其结构性能差异也较大。真空蒸发(vacuum evaporation)厚膜生长技术,又可称为真空物理气相沉积(vacuum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就是在真空容器中把材料加热到使大量的原子或分子离开其表面,并淀积在薄膜晶体管(TFT)基片上。真空系统中,由于背景气压低,大部分蒸发分子与残余气体分子不发生碰撞现象,而直接按直线到达基片。
由于物理气相沉积法制备厚膜成本较低、厚膜性能较好且容易规模化生产,因此,目前主要使用这种方法制备“探测器级”多晶HgI2厚膜。并且已经申请发明专利:超声波作用下真空蒸发气相沉积生长多晶碘化汞厚膜的方法(申请号:201110449815.4),高取向性多晶碘化汞厚膜的制备方法(申请号:201110336271.0),用于辐射探测器的多晶碘化汞薄膜的制备方法(申请号:201110192217.3)。以及实用新型专利:超声波辅助下水浴真空物理气相沉积厚膜的系统装置(申请号:2012201152031)。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X射线成像多晶碘化汞探测器的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X射线成像多晶碘化汞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多晶碘化汞厚膜的生长:采用超声波物理气相沉积法在压强真空室,真空度要求达到10-3~10-4Pa 条件下沉积多晶碘化汞厚膜;油浴温度恒定在110摄氏度,保持沉积时间1~3小时;所制备的厚膜厚度为150~250微米,沿(001)晶向择优生长,并且单个颗粒的直径保持30纳米,颗粒间隙小于20纳米;
b.多晶碘化汞厚膜表面的处理:首先选取步骤a中所述沉积在薄膜晶体管基板上的多晶碘化汞厚膜,用细沙皮纸对厚膜进行机械粗抛光,然后用绸布进行机械细抛光;经过机械抛光后,用20-30摄氏度的浓度30-40%KI溶液进行20-30分钟的化学腐蚀平抛光;根据膜的表面粗糙度化学腐蚀抛光延长或减少5分钟直到表面平整;然后使用无水乙醇反复冲洗2次,接着用18MΩ去离子水冲洗3次,最后在真空箱中恒温30摄氏度晾干42小时;
c.X射线成像多晶碘化汞探测器电极的制备:将步骤b中处理好的多晶碘化汞厚膜放入磁控溅射仪中分别使用金,铬2种不同的靶材制镀上电极(厚度100纳米);在多晶碘化汞厚膜上放置掩模板,靶材和膜的距离为8厘米,在真空度10-4Pa以下镀膜;
d.X射线成像多晶碘化汞探测器的封装:制备好电极后,在已经镀上的金或者铬的上电极上连接直径100微米的钯丝引出线,因为薄膜晶体管本身有电极不需要衬底电极连线;引出线完成之后把电阻率大于1014Ω·cm的硅橡胶涂抹于多晶碘化汞厚膜及电极上表面;然后用环氧树脂固定于聚四氟乙烯基座上;将直径100微米的钯丝焊接在外引线上;最后安装开口窗方形边长7厘米的铝壳,作为探测器的外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突出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23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肌腱细胞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大功率风力发电变浆减速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