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SCR流体分配和循环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32261.4 | 申请日: | 2012-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2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L·F·克拉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TI集团自动推进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B01D53/94;B01D53/5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周春梅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scr 流体 分配 循环系统 | ||
1.一种用于液体存储箱的流体分配模块,包括:
具有泵进口和泵出口的流体泵,所述泵进口构造成接收来自液体存储箱的内部箱容积的底部部分的液体,并且所述泵出口流体地连接到模块出口端口;
具有用于从所述分配模块排放流体进入所述箱容积的出口的循环管线,所述循环管线出口定位在所述箱容积的底部部分并且流体地连接到所述泵出口或者模块进口端口中的一个;以及
能够操作防止从所述箱容积到所述循环管线的流体流的循环阀,其中,所述流体分配模块在形成于所述存储箱内的模块开口处连接到所述存储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分配模块,进一步包括:
流体地连接到所述循环管线的模块进口端口;以及
在沿着所述循环管线位于所述循环阀和所述模块进口端口之间的位置处流体地连接清洗气体源到所述循环管线的清洗通风管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分配模块,进一步包括:
具有用于从所述分配模块排放流体进入所述箱容积的第二出口的第二循环管线,所述第二循环管线流体地连接到所述泵出口或者模块进口端口的另一个;以及
能够操作防止从所述箱容积到所述第二循环管线的的流体流的第二循环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分配模块,其中:每个所述循环管线出口沿不同的方向从所述分配模块排放流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分配模块,其中:所述循环管线流体地连接到所述泵出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分配模块,进一步包括清洗通风管线,其通过选择性地允许从清洗气体源流到所述泵进口的流体流的阀流体地连接清洗气体源到所述泵进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分配模块,进一步包括附接到所述流体泵的阀歧管,所述阀歧管具有至少一个阀,其能够操作以在流体分配系统在流体分配周期和清洗周期之间交替时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交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分配模块,其中:所述阀歧管包括:进口阀,其在流体分配周期期间打开以允许从所述箱容积到所述泵进口的流体流,并且在清洗周期期间关闭;以及
清洗阀,其在清洗周期期间打开来允许从所述泵进口到所述箱容积的流体流,并在分配周期期间关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分配模块,进一步包括:
形成在所述歧管壳体上的出口腔,其流体地连接到所述泵出口,所述出口腔构造成流体连接到所述流体分配模块的出口端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体分配模块,其中,所述出口腔构造成流体连接到循环管线出口。
11.一种清洗SCR系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装置供给管线从液体存储箱的内部箱容积泵送还原剂并且泵送朝着使用所述还原剂的至少一些的装置,所述装置供给管线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存储箱的外部;
(b)在步骤(a)期间,通过流体地连接到所述装置供给管线的循环管线泵送过量的还原剂到所述内部箱容积中;
(c)随后通过浸没在还原剂中的出口从所述装置供给管线向所述存储箱的内部容积泵送还原剂;
(d)使清洗气体以与还原剂在步骤(c)中的相同方向流动通过所述装置供给管线。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c)包括:
在与步骤(a)相反的方向上泵送还原剂通过所述装置供给管线;和
关闭循环阀来防止还原剂从所述内部箱容积进入循环管线。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装置在步骤(c)期间处于打开位置,使得清洗气体通过所述装置进入所述装置供给管线。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步骤(b)期间泵送过量的还原剂通过返回管线并远离所述装置,所述返回管线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存储箱的外部;
将所述装置置于关闭位置并打开通风阀以允许清洗气体在步骤(c)期间流入并通过所述返回管线。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c)包括打开通风阀和以与步骤(a)中还原剂流动的相同方向泵送清洗气体通过所述装置供给管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I集团自动推进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未经TI集团自动推进系统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226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