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玉米浸泡水发酵生产γ-聚谷氨酸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27493.0 | 申请日: | 201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7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佟毅;王宏龄;关阳;王国良;张国峰;王金枝;张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中粮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13/02 | 分类号: | C12P13/02;C12R1/125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魏征骥 |
地址: | 130033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 浸泡 水发 生产 谷氨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玉米深加工领域,利用玉米浸泡水发酵生产γ-聚谷氨酸。
背景技术
玉米浸泡水(参照《玉米淀粉工业手册》2009年9月第一版)中几乎包括了玉米粒中可溶性的全部营养成分,加上原来一部分不溶解的物质在浸泡过程中被乳酸水解转化为可溶性物质,玉米浸泡水中含有多种氨基酸、无机盐和维生素。
γ-聚谷氨酸(γ-PGA)具有极佳的成膜性、成纤维性、阻氧性、可塑性、粘结性、保湿性和可生物降解等独特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 因而具有增稠、乳化、凝胶、成膜、保湿和粘接等功能, 被广泛用于医药制造、食品加工、蔬菜、水果、海产品防冻、保鲜,化妆品工业、烟草、皮革制造工业和植物种子保护等许多领域,具有极大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是一种对人体和环境无毒害的生物相溶性新型天然高分子。
公开号CN 1880465 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玉米浸泡水生产赖氨酸的方法;公开号CN 102154397 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玉米浸泡水用于生物素亚适量发酵工艺生产谷氨酸的方法;公开号CN 102154396 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玉米浸泡水用于温敏性发酵工艺生产谷氨酸的方法;上述文献探讨了玉米浸泡水的合理利用,但以玉米浸泡水代替玉米浆及配料用水发酵生产γ-PGA的方法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玉米浸泡水发酵生产γ-聚谷氨酸的方法,以提高玉米浸泡水的利用价值。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下列步骤:
(1)玉米浸泡水沉淀:新鲜玉米浸泡水(参照《玉米淀粉工业手册》2009年9月第一版)于储罐沉淀24 h或采用板框过滤、离心分离;
(2)去除沉淀物:打开储罐底阀,排除沉淀物,无絮状物时即为排放完全;
(3)输送玉米浸泡水:将除沉淀的玉米浸泡水用泵输送到发酵配料岗位的储罐内备用;
(4)配料:按照配比,将各种原料称量好,溶解完全配成发酵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原料配比:葡萄糖40 g,谷氨酸钠 30 g,K2HPO4 20 g,蛋白胨5 g,酵母膏5 g,MgSO4·7H2O 0.25 g,CaC12 0.25 g,用1L玉米浸泡水配制,pH 7.0;
(5)灭菌:将配好的发酵培养基灭菌,采用连消的方式灭菌,121-125 ℃,灭菌10-15 min,将连消好的培养基在发酵罐内冷却至37 ℃,等待接种;
(6)接种发酵:一株从土壤中筛选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其在中国 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号为CGMCC No. 6421,保藏日期2012.8.13;
5 L发酵罐,装液量3 L,接种量为10%(v/v),发酵过程中采用5mol/L NaOH和2mol/L H2SO4,pH为6.0,搅拌转速为150~200 rpm,通气量为1.0 vvm,发酵温度为37 ℃,发酵时间为24~28 h;
(7)提取:将发酵液8000 r/min离心25 min去菌体,收集上清液用盐酸调pH至3.5,加入3倍体积的冷无水乙醇,低温静止过夜,倾去上清液得粗品;用适量蒸馏水溶解粗品,用透析袋进行脱盐,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得到乳白色晶体。
本发明的优点:利用玉米浸泡水替代γ-PGA发酵培养基配料用玉米浆及自来水,提高玉米浸泡水的利用价值,γ-PGA培养基成分不变,不影响发酵产酸量;解决利用玉米浸泡水生产玉米浆、粉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从而实现显著的经济效益。本发明不改变原有的发酵流程,原料替代,实施方便,节水节能、废物利用的资源效益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玉米浸泡水沉淀:新鲜玉米浸泡水(参照《玉米淀粉工业手册》2009年9月第一版)于储罐沉淀24 h;
(2)去除沉淀物:打开储罐底阀,排除沉淀物,无絮状物时即为排放完全;
(3)输送玉米浸泡水:将除沉淀的玉米浸泡水用泵输送到发酵配料岗位的储罐内备用;
(4)配料:按照配比,将各种原料称量好,溶解完全配成发酵培养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中粮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吉林中粮生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74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