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羧酸化合物、其用途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26308.6 | 申请日: | 200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3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大塚达也;山本祯洋;黑木克亲;铃木敦;杉山明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7C43/12 | 分类号: | C07C43/12;C07C4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羧酸 化合物 用途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申请是2007年5月31日提出的申请号为200780020885.X的同名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1,1,1,3,3,3-六氟-2-甲氧基丙烷的中间体有用的新型羧酸或其盐、其制造方法、以及1,1,1,3,3,3-六氟-2-甲氧基丙烷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化学式:(CF3)2CH(OCH3)所示的1,1,1,3,3,3-六氟-2-甲氧基丙烷,是作为麻醉药七氟烷的原料的有用物质(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2等)。廉价地制造七氟烷是重要的课题,迄今为止,研究了各种方法。
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了使六氟异丙醇(HFIP)甲基化得到1,1,1,3,3,3-六氟-2-丙基甲基醚,使该产物与氯气反应,得到1,1,1,3,3,3-六氟-2-丙基氯甲基醚,然后在有机溶剂中与KF反应,制造七氟烷的方法;使1,1,1,3,3,3-六氟-2-丙基甲基醚与BrF3反应的方法;使HFIP与氟化氢和甲醛反应的方法等。
然而,使用KF使上述氯甲基醚氟化的反应,存在需要高温和长时间反应的缺点,在工业上实施存在问题。另外,使甲基醚与BrF3反应的方法,需要使用危险性高的BrF3,所以并不是适于大量生产的方法。再者,使HFIP与氟化氢和甲醛反应的方法,副产生成聚醚,所以存在收率低的问题。
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例如,下述专利文献3公开了使氟化氢和多聚甲醛在硫酸的存在下与HFIP反应的方法。另外,下述专利文献2公开了使HFIP的甲基醚与氯气反应,得到1,1,1,3,3,3-六氟-2-丙基氯甲基醚,然后与氟化氢和胺反应的方法。
另外,作为对于在硫酸的存在下使HFIP与氟化氢和多聚甲醛反应的方法改善收率的方法,还公开了以下的发明。
例如,下述专利文献4公开了使反应中副产生成的聚醚化合物与氟化氢和硫酸等反应加速剂反应,制造七氟烷的方法。下述专利文献5公开了使氟化氢和多聚甲醛在硫酸的存在下与HFIP反应,通过蒸馏或提取从平衡混合物中分离出生成的七氟烷,提高收率的方法。
除此之外,专利文献6公开了使HFIP与二(氟甲基)醚在酸的存在下反应的方法。
作为七氟烷的制造方法,除了上述的方法以外,已知许多方法。几乎都是以HFIP为原料的方法。作为HFIP的制造方法,已知在催化剂的存在下,使六氟丙酮或其水合物发生氢还原的方法(参照下述专利文献7、8等)。另外,作为六氟丙酮的制造方法,已知在催化剂的存在下使六氟环氧丙烷重排的方法(专利文献9)和用氟化氢使六氟丙酮氟化的方法(专利文献10)等。然而,前者的制法存在原料六氟环氧丙烷高价的问题。而后者的制法生成的六氟丙酮与盐酸的分离、和作为副产物的氯氟丙酮的分离等的精制方法复杂,存在成本高的问题。
根据这种背景,为了廉价地制造六氟丙酮进行研究。特别是以(CF3)2CHCF2OCH3(2H-八氟异丁基甲基醚,以下简称为OIME)和(CF3)2C=CFOCH3(七氟异丁烯基甲基醚,以下简称为HIME)作为原料的方法倍受瞩目。其中,(CF3)2CHCF2OCH3使作为氟树脂单体而大量生产的六氟丙烯的副产物八氟异丁烯与甲醇反应而得到,(CF3)2C=CFOCH3使OIME脱去HF后得到。
例如,专利文献11公开了在光照射下使HIME与氧反应,制造六氟丙酮水合物的方法。
专利文献12公开了在活性炭催化剂的存在下,使OIME或HIME与氧反应,得到六氟丙酮或其水合物的方法。
另外,专利文献13公开了使OIME与三乙胺反应得到六氟丙酮肟,用酸将其加水分解,得到六氟丙酮的方法。
另外,专利文献14公开了使(CF3)2C(OH)CO2CH3(3,3,3-三氟-2-三氟甲基-2-羟基丙酸甲酯,以下简称为MTTHP)加水分解,使其与卤化剂反应,脱去羧基,制造六氟丙酮水合物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大金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63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