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己酮废碱液资源化利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311904.7 | 申请日: | 2012-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7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赵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志军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2F1/06;C02F103/36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陈静巧 |
地址: | 2233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己酮 废碱液 资源 利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废水的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环己酮废碱液资源化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环己酮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化生产环己酮大多都采用环己烷液相氧化工艺。该工艺生产环己酮,醇、酮产物的选择性一般为75%~85%,其余一部分转化生成副产物,其中除轻质油与X油可直接回收外,其余组分通过碱洗,形成大量呈黏稠状、具有酸臭味的高浓度废碱液。该废碱液组分相当复杂,主要包括氢氧化钠、碳酸钠,还有一元羧酸、二元羧酸、羟基酸、缩聚物以及低级醇、酮、醛、酯类有机物及水。经检测,未经处理的废碱液COD值高达600 g/L,一套5万吨/年的环己酮生产装置每年排出的废碱液约4~6万吨。废碱液不仅具有腐蚀性,而且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和地下水资源。为此,该废碱液已成为制约环己酮产业发展的环保瓶颈。至目前处理环己酮废碱液(以下简称废碱液)的方法,主要有焚烧法与化学法。焚烧法的主要弊端是会产生二次污染,其污染物,如SO2 、氮氧化物、粉尘等都远远超标,最终不能较好地解决环保问题。近些年来,国内外的业内专家与学者,侧重于对化学法进行了研究。国外所公开的处理废碱液的发明方法,是用硫酸与废碱液进行化学反应;从废碱液中回收有机化工产品和硫酸钠,所得产品的附加值较高;但其弊端是直接使硫酸与废碱液发生中和反应,使废碱液的pH值达到了2-3的酸性状态,又产生大量的腐蚀性强、COD值高,气味大的酸化污水,酸化污水处理不当,同样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国内已授权的发明专利“一种处理环己酮皂化废碱液的方法”(ZL201010248629.X),公开了“向废碱液中通入供废碱液吸收的二氧化硫;蒸发废碱液,提取亚硫酸钠;废碱液残液中再次通入二氧化硫,分离提取出皂化油;浓缩残液--亚硫酸氢钠的饱和液,提取亚硫酸钠”。该专利具有可有效治理废碱液对环境的污染,能从废碱液中提取高附加值的亚硫酸钠、皂化油等无机、有机化工产品等明显优点。该专利技术是近些年来,采用化学手段处理所述废碱液最为先进的方法。但是,申请人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实践,发现它依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如:废碱液的余热未充分利用;能耗相对还较高;工艺流程繁琐;还存在酸化污水治理不彻底的潜在污染问题,这仍是业内科技人员需要继续寻求突破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己酮废碱液的资源化利用方法,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废碱液的余热,以较短的工艺流程、更低的能耗对废碱液进行处理,并资源化地从废碱液中获取硫酸钠、亚硫酸钠及有机酸钠盐等无机、有机化工产品。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
本发明技术方案之一,将余温为80-90℃的废碱液,加入硫酸进行中和反应,控制反应液由碱性转变至中性,终止反应;使该反应液进入负压状态的闪蒸罐内闪蒸脱水,收集脱出的冷凝水回用于环己酮装置中,再将闪蒸蒸发的残液进行固液分离,提取获得硫酸钠与有机酸钠盐。
本发明技术方案之二,将余温为80-90℃的废碱液,通入二氧化硫气体,进行反应,控制反应液由碱性转变至中性,终止反应;使该反应液进入负压状态的闪蒸罐内闪蒸脱水,收集脱出的冷凝水回用于环己酮装置中,再将闪蒸蒸发的残液进行固液分离,提取获得亚硫酸钠与有机酸钠盐。
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之一的具体工艺为:
A,所述废碱液中含有的氢氧化钠与质量浓度为50-98%的硫酸进行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其反应方程式为:
2NaOH+H2SO4==Na2SO4+2H2O
B, 所述废碱液中含有的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其反应方程式为:
Na2CO3+H2SO4==Na2SO4+ H2O+CO2
当上述两个化学反应的反应液的pH值达到6-8时,终止反应;
C,将上述保温的反应液进入负压为20Kpa-95Kpa的闪蒸罐内进行闪蒸脱水,当脱出水量的体积达到进入闪蒸罐废碱液体积的35-55%时,停止蒸发;收集脱出的冷凝水回用于环己酮装置中。
D,将上述闪蒸罐蒸发残液进行固液分离,提取得到硫酸钠;
E,将上述固液分离残液进行浓缩,切片得到有机酸钠盐。
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之二的具体工艺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志军,未经赵志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19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散热速度快的纺织绕线机
- 下一篇:一种带限位传感器的纺织绕线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