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纺织污水处理回收利用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11580.7 | 申请日: | 2012-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9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蒋泽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泽明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13109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纺织 污水处理 回收 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领域,具体涉及纺织污水处理回收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纺织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污水中主要的污染物为非水溶性的油脂、胶状物、细小悬浮颗粒、化学浆液等,经过简单的物化处理后的水完全可以回用,而一般工厂采用污水处理池处理后就直接排出,而不进行回收利用,极大地浪费了水资源,增加了成本。
中国发明专利说明书CN102417251A公开了纺织污水处理回收利用系统,这种纺织污水处理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第一过滤器、与第一过滤器连接的污水处理池、与污水处理池连接的第二过滤器、与第二过滤器连接的压力泵、与压力泵连接的至少一个输送管道,该纺织污水处理回收利用系统虽然对污水进行了一定的处理,但不能保证处理后的污水符合使用标准,并且未对污水中过滤出的杂质进行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对污水进行回收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且对杂质作出一定处理的纺织污水处理回收利用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纺织污水处理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第一过滤器、与第一过滤器连接的污水处理池、与污水处理池连接的第二过滤器、与第二过滤器连接的污水检验池、与污水检验池连接的压力泵,与压力泵连接的至少一个输送管道,所述污水检验池和所述污水处理池之间设有将污水检验池中不达标的污水输回污水处理池的管路。通过污水检验池判定处理后的污水是否达到使用标准,如果没有符合标准则可再一次处理。
改进的,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上连接有杂质回收泵,所述杂质回收泵上连接有杂质运输器。回收污水中的杂质及沉淀。
改进的,所述杂质运输器可拆卸移动。便于运输杂质和沉淀。
改进的,所述污水处理池上设有加药器。能够有效地使得污水处理池内的污水中的油脂、胶状物、细小悬浮颗粒、化学浆液形成絮状物沉淀。
改进的,所述输送管道上设有流量阀。控制输送流量,提高回收污水的利用率。
有益效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该纺织污水处理回收利用系统,能够有效地对污水进行回收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且对杂质作出一定处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纺织污水处理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第一过滤器1、与第一过滤器1连接的污水处理池2、与污水处理池2连接的第二过滤器3、与第二过滤器3连接的污水检验池4、与污水检验池4连接的压力泵5,与压力泵5连接的至少一个输送管道6,所述污水检验池4和所述污水处理池2之间设有将污水检验池中不达标的污水输回污水处理池的管路。所述第一过滤器1和所述第二过滤器3上连接有杂质回收器7,所述杂质回收器7上连接有杂质运输器8,所述杂质运输器8可拆卸移动,能够及时便捷的运输出杂质和沉淀物。所述污水处理池2上设有加药器9。所述输送管道6上设有流量阀10。
实际使用时,污水经过第一过滤器1过滤,过滤掉颗粒较大的杂质,然后到达污水处理池2,加药器9加入硫酸亚铁化合物药剂,使得污水处理池内的污水中的油脂、胶状物、细小悬浮颗粒、化学浆液形成絮状物沉淀,再经过第二过滤器3过滤,完成污水处理,然后利用污水检验池4检验处理过的污水是否符合使用标准,如果符合就利用压力泵5将水抽送到输送管道6中,通过输送管道6送到各个纺织工序中使用,并通过流量阀10控制输送流量,提高回收污水的利用率,有效地对污水进行了回收利用,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如果不符合则回到污水处理池2中进行再一次处理直到合格,再利用压力泵5将水抽到输送管道6中。而第一过滤器1和第二过滤器3过滤出的杂质及沉淀物则经过杂质回收器7进入杂质运输器8,通过杂质运输器8运出。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发明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泽明,未经蒋泽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15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