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绞经结构的机织三维间隔网格织物在审
申请号: | 201210308940.8 | 申请日: | 2012-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7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吴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伯明 |
主分类号: | D03D9/00 | 分类号: | D03D9/00;D03D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15 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结构 机织 三维 间隔 网格 织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织三维织物,更特别地说,是指一种采用平织-绞织-纱罗组合工艺机织得到的具有绞经结构的机织三维间隔网格织物。
背景技术
机织网格织物是不但在织物的幅宽方向经纱相对成束而且在织物的长度方向纬纱也相对成束的呈网孔外观的机织物。
理想的机织网格织物应该是不但能在织物结构上能够形成经纬纱线不易相互滑移的稳定的网孔,而且其网孔的大小能够根据用途需要来设计和生产。
目前,公知的机织物的孔眼状的网格织物是指:经纱按照组织结构分为地经和绞经,并将绞经和地经按一定比例排列,采用绞综装置,在织造过程中绞经围绕一根地经发生左右绞转,如此与纬丝交织成网孔结构。这些纬纱借助绞经纱利用低于地经纱的张力扎绞,其中该纬纱和地经纱基本上无间隙地安置。由上述可见,无论哪种都难以形成较大孔眼。
机织物难以形成较大的孔眼的网格织物原因是,机织物在结构上是经纬纱线以沉浮方式交叉穿插而成的,这种沉浮方式使得经纬纱线之间的联系呈松散状态,经纬纱线相互之间极易滑移,以致织物形态很不稳定,特别是在经纬纱线排列得稀疏的较大网格织物时。到目前为止,对此在织物结构上未曾见有效的针对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绞经结构的机织三维间隔网格织物,该织物中的经纱、纬纱和跨位经纱相对于纬纱不滑移,保证了所述织物的网孔结构稳定,在同一平面上具有孔阵列排布,便于填充物的灌注。
本发明设计的一种具有绞经结构的机织三维间隔网格织物,在经纱和纬纱以沉浮的方式交叉穿插而成织物的机织布机上,除了仅作上下沉浮的经纱与纬纱交叉穿插之外,还存在不但有上下沉浮而且在织物的幅宽方向还有跨多经位往复横移的跨位经纱,该跨位经纱与纬纱交叉穿插同时,每两根跨位经纱将处于其跨位之间的普通经纱在织物横向进行左右限位,如此对整幅织物而言,形成将普通经纱相对收束靠拢成一束经纱状态的织物结构。跨位经纱在织物的幅宽方向每次收拢绞汇可以是相对于经纱进行左右横移的跨位。当跨位经纱在织物的幅宽方向每次收拢绞汇是相对于两根经纱或两根以上经纱时,该跨位内的经纱与经纱之间可以是平纹、斜纹、缎纹等任意组织结构的沉浮规律。
本发明的一种具有绞经结构的机织三维间隔网格织物,该织物包括有上层织物组织、下层织物组织和支撑织物组织;
所述上层织物组织的结构:将上层第一纬纱、上层第二纬纱、上层第三纬纱、上层第四纬纱、上层第五纬纱、上层第六纬纱、上层第七纬纱、上层第八纬纱、上层第九纬纱、上层第十纬纱、上层第十一纬纱、上层第十二纬纱和上层第十三纬纱在幅长方向上按上层等间距D上阵列排布;
上层第一经纱的一端下沉于上层第一纬纱,上层第一经纱的另一端沿幅长方向进行上浮于上层第二纬纱、下沉于上层第三纬纱、上浮于上层第四纬纱、下沉于上层第五纬纱、上浮于上层第六纬纱、下沉于上层第七纬纱、上浮于上层第八纬纱、下沉于上层第九纬纱、上浮于上层第十纬纱、下沉于上层第十一纬纱、上浮于上层第十二纬纱、下沉于上层第十三纬纱;
上层第二经纱的一端上浮于上层第一纬纱,上层第二经纱的另一端沿幅长方向进行下沉于上层第二纬纱、上浮于上层第三纬纱、下沉于上层第四纬纱、上浮于上层第五纬纱、下沉于上层第六纬纱、上浮于上层第七纬纱、下沉于上层第八纬纱、上浮于上层第九纬纱、下沉于上层第十纬纱、上浮于上层第十一纬纱、下沉于上层第十二纬纱、上浮于上层第十三纬纱;
上层第三经纱的一端下沉于上层第一纬纱,上层第三经纱的另一端沿幅长方向进行上浮于上层第二纬纱、下沉于上层第三纬纱、上浮于上层第四纬纱、下沉于上层第五纬纱、上浮于上层第六纬纱、下沉于上层第七纬纱、上浮于上层第八纬纱、下沉于上层第九纬纱、上浮于上层第十纬纱、下沉于上层第十一纬纱、上浮于上层第十二纬纱、下沉于上层第十三纬纱;
上层第四经纱的一端上浮于上层第一纬纱,上层第四经纱的另一端沿幅长方向进行下沉于上层第二纬纱、上浮于上层第三纬纱、下沉于上层第四纬纱、上浮于上层第五纬纱、下沉于上层第六纬纱、上浮于上层第七纬纱、下沉于上层第八纬纱、上浮于上层第九纬纱、下沉于上层第十纬纱、上浮于上层第十一纬纱、下沉于上层第十二纬纱、上浮于上层第十三纬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伯明,未经吴伯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89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楼板留洞工具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沥青路面灌缝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