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竹笋壳纤维与苎麻纤维气流纺混纺纱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04951.9 | 申请日: | 2012-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7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鹏;李坤;刘秀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明星麻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1H4/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31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竹笋 纤维 苎麻 气流 混纺纱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纱及其生产方法,具体是指一种竹笋壳纤维与苎麻纤维气流纺混纺纱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竹笋壳纤维具有良好的天然抗药性和吸湿性,且比麻纤维柔和顺手,比棉纤维韧性强,具有吸湿、透气、抑菌、防霉、抗紫外线、无静电等天然优良性能。通过对提取的竹笋壳纤维进行结构、性能的研究,开创了一种独特的生物脱胶工艺,得到了一种新型天然纺织纤维,开发了气流纺纱线,并在试织中得到了含有竹笋壳纤维的面料,可织造牛仔服、外套以及窗帘等织物。世界各国都比较重视竹制产品的精深加工,开发了竹原纤维、竹炭纤维、竹浆纤维等高科技产品,但还没有开发出竹笋壳纤维制品,竹笋壳纤维的开发刷新了竹笋壳在纺织领域的历史。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竹笋壳纤维与苎麻纤维气流纺混纺纱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其发明目的的,一种竹笋壳纤维与苎麻纤维气流纺混纺纱及其生产方法,它是采用竹笋壳纤维与苎麻纤维为原料,通过清花混合、梳棉、两道并条、气流纺纱四个工艺步骤完成其生产方法,竹笋壳纤维与苎麻纤维的混纺比例是35:65,支数4.5S–14S;
所述的竹笋壳纤维与苎麻纤维原料为经过生物脱胶后的竹笋壳纤维与苎麻纤维再经过经预处理养生、开松后制得的原料,所述的预处理养生、开松,它包含给湿加油、切断、预开松、给湿加油、堆仓,所述的预处理养生、开松是将脱胶后的竹笋壳纤维、苎麻纤维按5%–6%加乳化液,切成30mm–50mm长的束纤维,利用清弹机进行开松,开松后再进行加湿养生、堆仓;
所述的清花混合为将竹笋壳纤维与苎麻纤维均匀堆放于抓棉机中,经抓取、混合、开松、去杂后成卷,卷子重量控制在(430–450)±3克/米,生条重量控制在(22–29)±3克/5米;
所述的梳棉为将混合后的竹笋壳纤维、苎麻纤维用梳棉即梳理;均梳棉刺辊速度控制在700–900转/分,锡林速度280–330转/分,道夫速度18–22转/分,锡林–盖板五点隔距0.25mm,0.23mm,0.2mm,0.2mm,0.23mm;
所述的两道并条为将梳理后的条子进一步均匀伸直在并条机上合并成熟条,并条牵伸倍数控制在7–10倍,罗拉隔距采用前–中52mm、中–后48mm,压力350N–400N;
所述的气流纺纱为将熟条经气流纺机成纱,其工艺条件为:分梳辊速度5000–7000转/分,纺杯速度30000–35000转/分,牵伸倍数35–100倍。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发明较好的实现了发明目的,根据两种纤维的性能而设计新的工艺流程,使成纱揉合了两种纤维的优良性能:吸湿、透气、抑菌、防霉、抗紫外线、无静电等;同时消除了竹笋壳纤维纤维支数低、可纺性能差等缺点,可用于针织和机织,制成服装、窗帘、毛巾、床单等各种面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纺制7S纱:
按配比35:65选用竹笋壳纤维与苎麻纤维原料;本实施例所用竹笋壳纤维与苎麻纤维均采用生物脱胶工艺生产。
苎麻纤维采用由专利号为95112564.8,申请日为1995年11月29日,发明名称为苎麻生物脱胶工艺技术与设备专利公开的生物脱胶工艺生产。制备的苎麻精干麻纤维支数1500–2000Nm(本实施例为1500 Nm),束纤维强度4.5–5.5g/D,白度≧50度,残胶2.0–2.5%,精干麻长度≥7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明星麻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明星麻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49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