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井场用橇装密闭拉油集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02498.8 | 申请日: | 2012-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3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庞永莉;高淑梅;王荣敏;张小龙;杨建东;范原搏;穆冬玲;郭亮;王春辉;刘晓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19/00;B67D7/04;B67D7/36;B67D7/7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金杰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场 用橇装 密闭 集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井场用橇装密闭拉油集成装置,属于油气田集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长庆油田地处鄂尔多斯盆地,属于典型的“低压、低渗和低丰度”油藏,所处地区梁峁交错,沟壑纵横,地形条件十分复杂。在开发初期,部分区块地处偏远,地面系统建设尚未完善,对暂时无法进流程的井场需进行拉油,待地面集输系统完善后拆除拉油点,再进流程。
目前,长庆油田井组拉油点的主要设备有进站阀组、油气分离器、储油箱、气液分离器、加热炉、污油箱等设备,主要生产流程是油井采出物经过进站总机关后,进入油气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的液体进入高架储油箱储存,伴生气进入气液分离器进行再次分离,分离出的伴生气供加热炉燃烧,多余伴生气引至站外放空;罐车拉油作业时,储存在高架储油箱内的采出液利用高度差进行自流装车;油气分离器、气液分离器的排污均进入污油箱,通过污油泵将污油输送至储油箱内,与油井采出液一同装车外运。
上述井场拉油点的流程复杂、设备多、建设周期长及可重复利用性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场用橇装密闭拉油集成装置,其能实现油气分离、气液分离、油品储存、自压装车、高压自动排气与低压自动补气的功能。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集成装置腔体设在橇座上。腔体上部设有来液进口,连接于腔体内壁的碟形动量吸收器设在来液进口对面,连接于腔体内壁的、与腔体中心线成一夹角的缓冲板设在碟形动量吸收器下方。腔体内底部设有加热盘管和吸油盘,吸油盘连接出油管线,出油管线顶端伸出腔体并依次连接装车控制阀门、万向转盘和装车鹤管。腔体顶面内壁连接角钢支撑圈和蛇形板组,腔体顶面设有人孔和分气包,分气包内设捕雾丝网,分气包顶部设有气体进(出)口和安全阀出口。安全阀出口连接安全阀出口管线,气体进(出)口连接气体管线,气体管线连接补气调节阀和放气调节阀。
本发明集成装置具备油气分离、气液分离、采出液储存、自压装车、高压自动排气与低压自动补气功能,能简化工艺流程,降低投资,拆除后可重复利用,满足低渗透油藏滚开发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井场用橇装密闭拉油集成装置示意图。
图2为井场用橇装密闭拉油集成装置俯视图。
图3为角钢支撑圈和蛇形板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3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来液进口1、碟形动量吸收器2、人孔3、角钢支撑圈4、蛇形板组5、捕雾丝网6、分气包7、装车控制阀门8、万向转盘9、装车鹤管10、出油管线11、吸油盘12、加热盘管13、缓冲板14、气体进(出)口15、补气调节阀16、放气调节阀17、气体管线18、腔体19、橇座20、安全阀出口21和安全阀出口管线22;
本集成装置腔体19设在橇座20上;腔体19上部设有来液进口1,连接于腔体19顶面内壁的碟形动量吸收器2设在来液进口1对面,连接于腔体19内壁的、与腔体19中心线成60°夹角的缓冲板14设在碟形动量吸收器2下方;腔体19内底部设有加热盘管13和吸油盘12,吸油盘12连接出油管线11,出油管线11顶端伸出腔体19并依次连接装车控制阀门8、万向转盘9和装车鹤管10;腔体19顶面内壁连接半圆形的角钢支撑圈4和蛇形板组5,腔体19顶面设有人孔3和分气包7;分气包7内设捕雾丝网6,分气包7顶部设有气体进(出)口15和安全阀出口21;安全阀出口21连接安全阀出口管线22,气体进(出)口15连接气体管线18,气体管线18连接补气调节阀16和放气调节阀17。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井场集油管线与本集成装置来液进口1相连,井场采出液进入腔体19后冲向碟形动量吸收器2,气液混合物在此进行油、气、液的初次分离,分离的液体碰撞缓冲板14后落向腔体19底部,逸出气体则上升,由蛇形板组5进行二次气体和油、液滴的分离,再由分气包7中的捕雾丝网6进行三次捕液分离,然后,通过气体管线18供加热炉燃烧,多余气体通过管线连接至安全区域放空。
落入腔体19底部的液体通过吸油盘12进入出油管线11,打开装车控制阀门8,液体在内部压力推动下进入可360°旋转的装车鹤管10,对准罐车装油口后,进行自压装车。
当腔体19内压力低于运行最低压力时,补气调节阀16打开,引入井场套管气,增加腔体19内的压力;当腔体19内压力过高时,放气调节阀17打开,降低腔体19内的压力;当腔体19内压力高于运行最高压力时,安全阀出口21打开,将气体引至安全阀出口管线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24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