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原油气液分离流程集成方法及其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02078.X | 申请日: | 2012-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8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翟博文;高淑梅;林罡;张巧生;郭刚;邓展飞;穆冬玲;王璐;王昌尧;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34 | 分类号: | E21B4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金杰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气 分离 流程 集成 方法 及其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油气液分离流程集成方法及其设备,属于油田地面产能建设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石油产业的上游生产环节,由于受技术手段制约,石油开采和地面集输过程中的伴生气很大一部分会自然散逸、放空或燃烧。相对伴生气被无序的开采和简单排放,采用积极的技术手段回收和利用伴生气不仅可实现节能减排及低碳环保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更有利于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
为充分回收并利用伴生气资源,根据不同层位气油比的高低,地面工程通常采用混输和分输的工艺流程。目前,分输型站场普遍存在设备多、占地面积大及工艺流程复杂等一系列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油气液分离流程集成方法及其设备,其能实现井组来油的缓冲、油气分离和伴生气分液等一体化集成功能。
本发明原油气液分离流程集成设备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加热炉来油管线经旁通管线闸阀连接外输泵管线,同时经井组来油闸阀连接密闭缓冲罐,密闭缓冲罐经外输闸阀连接外输泵管线。
密闭缓冲罐经三通阀Ⅰ连接空冷器,空冷器经三通阀Ⅱ连接伴生气分液器,三通阀Ⅰ同时连接可作为旁通流程使用的三通阀Ⅱ。伴生气分液器连接分液器截止阀后,一路经放空截止阀连接气体放空管线,一路经截止阀或经流量计前截止阀、气体流量计和流量计后截止阀连接气体外输管线,一路经燃气截止阀连接加热炉燃气管线。
密闭缓冲罐经常开截止阀Ⅰ、安全阀和常开截止阀Ⅱ连接气体放空管线。密闭缓冲罐设有排沙闸阀和连接排污管线的排污闸阀。
密闭缓冲罐经热水截止阀连接热水管线,经回水截止阀连接回水管线。
本发明原油气液分离流程集成方法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生产工艺流程一,用于实现原油正常密闭集输:
井组来油经增压站内加热炉加热升温后,通过井组来油闸阀进入密闭缓冲罐,实现原油缓冲和密闭集输,并通过连续液位监测实现对外输泵的变频控制,原油经外输闸阀从外输泵管线输出。
生产工艺流程二,于伴生气量较大时使用:
井组来油经增压站内加热炉加热升温后,通过井组来油闸阀进入密闭缓冲罐,实现原油缓冲和密闭集输,并通过连续液位监测实现对外输泵的变频控制,原油通过外输闸阀从外输泵管线输出。在密闭缓冲罐中分离出的伴生气经三通阀Ⅰ至空冷器冷却,再经三通阀Ⅱ进入伴生气分液器,实现伴生气冷凝液与气体的分离。分离出的伴生气通过分液器截止阀后,一路经放空截止阀从气体放空管线H排出,一路经截止阀、或经流量计前截止阀、气体流量计和流量计后截止阀从气体外输管线计量输出,一路经燃气截止阀从加热炉燃气管线向加热炉供气。
生产工艺流程三,于伴生气量较小时使用:
井组来油经增压站内加热炉加热升温后,通过井组来油闸阀进入密闭缓冲罐,实现原油缓冲和密闭集输,并通过连续液位监测实现对外输泵的变频控制,原油通过外输闸阀从外输泵管线输出。在密闭缓冲罐中分离出的伴生气经三通阀Ⅰ和三通阀Ⅱ直接进入伴生气分液器,实现伴生气冷凝液与气体的分离。分离出的伴生气通过分液器截止阀后,一路经放空截止阀从气体放空管线排出,一路经燃气截止阀从加热炉燃气管线向加热炉供气。
生产工艺流程四,于站场事故吹扫或设备检修时使用:
井组来油经增压站内加热炉加热升温后,从旁通管线闸阀向外输泵管线直接输出。
通过设置三通阀,生产工艺流程二和三可互相切换。如果伴生气集输流程上、下游设置已能够满足生产需要,空冷器可省去不用。
本发明具有针对井组来油的缓冲、油气分离及伴生气分液等多项处理功能,能满足多种生产工艺的需要。本发明工艺流程简单、施工周期短、使用操作灵活、占地面积少,非常适合油田开发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原油气液分离流程集成设备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本发明原油气液分离流程集成设备的连接结构如下:
加热炉来油管线A经旁通管线闸阀1连接外输泵管线D,同时经井组来油闸阀3连接密闭缓冲罐7,密闭缓冲罐7经外输闸阀8连接外输泵管线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20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分子防渗土工布
- 下一篇:一种自动搬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