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泡沫玻璃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99866.8 | 申请日: | 2012-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7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德;管金国;沈培林;陆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德和绝热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91/06 | 分类号: | C09J191/06;C09J123/20;C09J123/06;C09J183/10;C09J183/12;C09J11/04;C09J11/06;C09K3/1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401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泡沫 玻璃 密封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密封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保温泡沫玻璃的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保温玻璃组件一般有两层玻璃,两层玻璃内表面之间由脱水材料隔开一定的距离,它们之间联结处一般需要用密封剂密封。泡沫玻璃具有特殊的结构,内部充满无数开口或闭口的小气孔,该结构特性使得它同普通玻璃相比,具有优越的绝热性能,使用温度范围可以为-196℃~450℃。由于泡沫玻璃和普通玻璃在特性和使用环境上的差异,如泡沫玻璃主要使用在烟囱以及保冷材料等高低温差异较大的环境下,而普通玻璃对于耐温要求不是太高,直接把普通玻璃密封胶应用在泡沫玻璃上,其在大范围温度变化条件下粘结效果不够理想。
目前,在玻璃粘结行业使用的密封剂主要有两类体系,分别是固化体系和非固化体系。
非固化体系使用的材料为热塑性的材料,例如热塑性单组份热熔丁基材料。公开号为CN 101031627B的中国专利使用了含丁基橡胶的组合物作为密封剂,在150℃左右的熔融状态下对玻璃进行密封操作。该类密封剂在加热时会变软,制得的玻璃组件在承受负重时就会错位或变形,这一缺点在温度较高时更为严重。因此,用热熔丁基密封胶生产的泡沫玻璃组件很难通过对强度和温度要求严格的工业标准检测,只能应用在负重较小的场合。此外,该类密封胶必须在100℃以上的温度才能施用,这样的操作温度极易使施工人员受伤,也增加了生产成本。
固化体系分为单组份体系和双组分体系,使用的材料为热固性或者化学固性的材料,例如液体聚硫化物,聚氨酯和有机硅等材料。目前比较常用的固化体系一般都是双组分体系,包括基础成分和固化剂,在使用时将它们混合,发生固化。双组分体系一般要求设定混合比,而且需要在现场常温混合。然后,通过与混进的催化剂反应或水分反应,固化缓慢,需要组件固定在设备上几个小时乃至数天,等待密封剂硬化。因此,这样的双组份体系使用步骤复杂,固化周期长,施工成本较高。
公开号为CN 10169877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玻璃密封胶底涂剂的制备方法,其主要原料包括环氧树脂、甲苯二异氰酸酯等,通过加入反应性偶联剂来固化粘结,由于含有大量环氧基团和有机溶剂,粘结后的制件不适宜用于需要耐高温或者保冷的环境中,而且其反应性偶联剂对于施工条件要求也比较高,不适宜用于泡沫玻璃粘结。
同双组分体系相比,单组份体系操作步骤简单,公开号为CN 120074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单组分化学固化热施用的保温玻璃密封胶,其主要有效成分包含热塑性树脂和空气固化树脂。空气固化树脂固化后可以形成耐温交联热固性弹性体。但是由于受到其成分中的热塑性树脂耐热性限制,该类密封胶应用于高温条件下使用的泡沫玻璃组件时,粘结性能会受到很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泡沫玻璃密封胶,该密封胶在温度变化范围更大的条件下使用时,能够保持良好的粘结性能,可以应用与泡沫玻璃的粘结。
一种泡沫玻璃密封胶,以重量百分比计,原料组成为:
本发明的密封胶使用了不同机制和不同速率固化的相容组合物,所述热塑性树脂的软化点不能过高或者过低,优选为固体石蜡、聚异丁烯,或者它们的混合物。使用所述热塑性树脂制备的密封胶能在高于常温,一般在50~120℃范围内,以液态或膏状使用,作为优选,所述的热塑性树脂为聚异丁烯,所述的聚异丁烯进一步优选为低分子量聚异丁烯,分子量范围优选为400~5000,分子量过大,所述的密封胶使用温度会更高。冷却时,热塑性树脂迅速固化,使组件得以固定;然后组合物中的空气固化树脂组份,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催化下,与空气中的氧气或者水汽发生不可逆的反应,形成耐温的交联弹性体。
所述的空气固化树脂优选为烷氧硅烷端基的聚氨酯,烷氧硅烷端基的聚醚,有机官能的硅烷及其混合物,该类结构中存在着容易与空气中的水汽反应的有机硅官能团,反应之后,可以形成类似无机硅酸盐的Si-O键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德和绝热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德和绝热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98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