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差分电容网络反馈结构CMOS生物医学信号采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98923.0 | 申请日: | 2012-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2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吴朝晖;梁凯;李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H11/02 | 分类号: | H03H1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 网络 反馈 结构 cmos 生物医学 信号 采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及生物医疗电子学等交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差分电容网络反馈结构CMOS生物医学信号采集器。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国家,这必然导致对普通医疗服务需求也是最大;而且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给我国现行的医疗体系带来了较重的负担。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规模也越来越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三大杀手。对突发疾病进行提早诊断和及时治疗,实时监控患者的健康状况,成为了全社会的迫切需求。大多数医疗设备往往需要对生物医学信号进行观测、分析和处理,这样才能及时和准确地诊断与治疗。而生物医学信号是人体最直接、最原始也是最能反映病症的信号;其幅值小、频率低且极易受外界设备和环境干扰,从而会叠加大量噪声,降低信号信噪比。因此,从人体中正确、有效地提取生物信号往往具有很大挑战性,该环节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后续信号地处理和分析,并最终影响对病理特征地发现和诊断。
目前,生物医学信号采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基于仪表运算放大器的结构,该结构具有良好的共模抑制能力和高输入阻抗特征;但由于电路中需要对两个输入运算放大器进行严格匹配,在集成化设计中,很难做到高精度的匹配;此外,由于结构中运用了三个运算放大器,功耗和噪声都比较大。
二、基于斩波放大器结构,该结构具有较低的噪声特性;但由于采用斩波技术,功耗和面积比较大,不适合于植入式体内信号的探测。
三、采用传统的比例运算电路结构,对该电路进行改进后,采用交流耦合电容反馈式拓扑结构,很适合对多种生物医学信号进行采集,具有低噪声、低功耗和小面积的特点。目前正在进行这种技术的研究开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针对现有生物医学信号采集领域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提高采集信号的信噪比的差分电容网络反馈结构CMOS生物医学信号采集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差分电容网络反馈结构CMOS生物医学信号采集器,包括差分前置放大器、差分可变增益放大器及差分四阶开关电容滤波器;其中,
所述差分前置放大器的正向输出端与差分可变增益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连接,差分前置放大器的反向输出端与差分可变增益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连接;
所述差分可变增益放大器的正向输出端与差分四阶开关电容滤波器的正向输入端连接;差分可变增益放大器的反向输出端与差分四阶开关电容滤波器的反向输入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反馈网络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电容与第四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与全差分跨导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第四电容的一端连接,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与全差分跨导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出端连接;第一晶体管与第二晶体管的漏极相连;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到各自的衬底;第一晶体管的源极与全差分跨导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第二晶体管的源极还与全差分跨导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二反馈网络包括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电容与第六电容;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与全差分跨导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连接,第五电容的另一端与第六电容的一端连接,第六电容的另一端与全差分跨导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出端连接;第三晶体管与第四晶体管的漏极相连;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到各自的衬底;第三晶体管的源极与全差分跨导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连接,第四晶体管的源极还与全差分跨导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出端连接;
第一、二、三和四晶体管的栅极全部连接在一起,与外部调节电压连接。
优选地,第三电容及第四电容的连接点与第五电容及第六电容的连接点之间跨接第七电容。
差分前置放大器采用交流耦合全差分的形式,利用其输入端的正向耦合电容和反向耦合电容,能有效抑制消除记录电极与参考电极间的直流漂移。差分前置放大器的增益由输入端正向耦合电容和反向耦合电容的容量值与第一反馈网络和第二反馈网络的等效电容的容量值的比值来决定,避免使用电阻比例中电阻带来的热噪声。第一、二、三和四晶体管偏置在亚阈值区形成伪电阻,一方面给跨导运算放大器提供直流偏置,另一方面与反馈回路上的反馈电容网络形成一个高通低频截止点,有效抑制电路中的低频噪声。通过控制伪电阻的栅压可以控制伪电阻的阻值,从而控制了低频截止点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89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进行时间最优化编码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多功能田园管理机的变速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