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TDD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频域未调度发送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96041.0 | 申请日: | 2006-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8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N·W·安德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5/14 | 分类号: | H04L5/14;H04L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鲍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tdd 无线通信 系统 中的 频域未 调度 发送 | ||
1.一种在时分双工无线通信系统中移动终端从用于上行链路发送的多个频率子范围中选择用于上行链路发送的频率子范围的方法,包括:
a)接收已在频率范围上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所述频率范围包括表示用于上行链路发送的多个频率子范围的多个频率子范围,下行链路信号在发送时具有已知的结构特征;
b)通过将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的结构特征与发送时下行链路信号的已知结构特征进行比较,确定下行链路信号已经通过的无线信道的频域响应;
c)基于无线信道的频率响应,针对用于上行链路发送的频率子范围的其中至少一个估计至少一个路径损耗度量;以及
d)基于至少一个路径损耗度量,选择用于上行链路发送的频率子范围的其中至少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在用于上行链路发送的至少一个所选频率子范围中发送未调度上行链路发送。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在接收所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的信道相干时间内发送未调度上行链路发送。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下行链路信号是包括已知调制符号序列的参考信号,并且其中,通过使用无线信道的脉冲响应的傅里叶变换,确定参考信号已经通过的无线信道的频域响应,所述无线信道的脉冲响应是使用从包括(i)解卷积、(ii)匹配滤波信道估计和(iii)相关的技术组中选出的技术,由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和具有已知结构特征的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而确定的。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通过将接收时下行链路信号的功率谱密度与发送时下行链路信号的已知功率谱密度进行比较,来确定下行链路信号已经通过的无线信道的频域响应。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通过盲信道估计技术来确定下行链路信号已经通过的无线信道的频域响应。
7.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还包括:基于至少一个路径损耗度量来调节未调度上行链路发送功率。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还包括:对于至少一个频率子范围的绝对无线信道路径损耗度量进行估计,包括:
a)对表示至少一个所选频率子范围的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功率电平进行测量以对无线信道路径损耗进行估计,其中所述下行链路信号具有已知的发送功率电平;以及
b)基于在频率子范围上的所估计的无线信道路径损耗,设置用于未调度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电平。
9.一种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在时分双工无线通信系统中移动终端从用于上行链路发送的多个频率子范围中选择用于上行链路发送的频率子范围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接收已在频率范围上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所述频率范围包括表示用于上行链路发送的多个频率子范围的多个频率子范围,下行链路信号在发送时具有已知的结构特征;
b)通过将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的结构特征与发送时下行链路信号的已知结构特征进行比较,确定下行链路信号已经通过的无线信道的频域响应;
c)基于无线信道的频率响应,针对用于上行链路发送的频率子范围的其中至少一个估计至少一个路径损耗度量;以及
d)基于至少一个路径损耗度量,选择用于上行链路发送的频率子范围的其中至少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包括:用于在用于上行链路发送的至少一个所选频率子范围中发送未调度上行链路发送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包括:用于在接收所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的信道相干时间内发送未调度上行链路发送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12.根据权利要求9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下行链路信号是包括已知调制符号序列的参考信号,还包括:用于通过使用无线信道的脉冲响应的傅里叶变换来确定参考信号已经通过的无线信道的频域响应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无线信道的脉冲响应是使用从包括(i)解卷积、(ii)匹配滤波信道估计和(iii)相关的技术组中选出的技术,由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和具有已知结构特征的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而确定的。
13.根据权利要求9的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包括:用于通过将接收时下行链路信号的功率谱密度与发送时下行链路信号的已知功率谱密度进行比较来确定下行链路信号已经通过的无线信道的频域响应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604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肝豆状核变性致病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
- 下一篇:发光灯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