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程序间界面的切换方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95066.9 | 申请日: | 2012-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0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徐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81 | 分类号: | G06F3/0481;G06F3/0484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6001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程序 界面 切换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应用程序界面切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程序间界面的切换方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几乎所有的智能电视系统都会涉及界面的切换。相比智能电视发展的初期,界面的切换效果的种类更加繁多,而且也有了一定的优化,让人感觉更美观。比如,在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中,存在很多种页面的跳转,有一个应用程序到另一应用程序的跳转(如在一个程序中点击图片,进入图片播放器;在一个程序中点击链接,打开浏览器),也有应用程序内部的跳转(如从新闻列表页面进入一条新闻详情页面)。
然而,目前,从一个应用程序跳转到另一个应用程序时,界面的切换效果还是使用现在的普遍效果,如淡入淡出、或者简单平移等二维切换效果。
但是,科技日新月异,智能电视的硬件也越来越好,用户期盼更好的切换效果出现,因此现有的应用程序间界面的二维切换效果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视觉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程序间界面的切换方法、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应用程序间界面的二维切换效果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视觉需求的问题。
一方面,提供一种应用程序间界面的切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判断是否需要开启新的应用程序;
如果是,则根据预先设置的类3D转场策略对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进行处理,所述第一界面是已经打开的应用程序对应的界面,所述第二界面是待打开的应用程序对应的界面;
所述预先设置的类3D转场策略为:
在所述第一界面下启动所述第二界面,其中,所述第一界面位于所述第二界面之前并遮盖住所述第二界面;
旋转所述第一界面,所述第二界面显现;
交换所述第一界面与所述第二界面的前后位置;
所述第二界面遮盖住所述第一界面。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应用程序间界面的切换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跳转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需要开启新的应用程序;
第一切换单元,用于如果是,则根据预先设置的类3D转场策略对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进行处理,所述第一界面是已经打开的应用程序对应的界面,所述第二界面是待打开的应用程序对应的界面;
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包括:
第二界面启动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界面下启动所述第二界面,其中,所述第一界面位于所述第二界面之前并遮盖住所述第二界面;
第二界面显现模块,用于旋转所述第一界面,所述第二界面显现;
位置交换模块,用于交换所述第一界面与所述第二界面的前后位置;
第一界面隐藏模块,用于所述第二界面遮盖住所述第一界面。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当前的应用跳转是应用程序间界面的跳转时,根据预先设置的类3D转场策略,在应用程序与应用程序间界面切换的转场特效中加入类3D翻转的效果,可以满足更多用户的视觉需求,给更多用户带来愉悦的体验。并且由于导入了应用程序与应用程序间界面的切换效果与应用程序内部界面间的切换效果不同,增强了用户的体验,利于用户的认知,效果非常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应用程序间界面的切换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种类3D转场效果的变化过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种类3D转场效果的变化过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三种类3D转场效果的变化过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Android系统界面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四种类3D转场效果的变化过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五种类3D转场效果的变化过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应用程序间界面的切换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当前的应用跳转是应用程序间界面的跳转时,根据预先设置的类3D转场策略,在应用程序与应用程序间界面切换的转场特效中加入类3D翻转的效果。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应用程序间界面的切换方法的实现流程,详述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50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Pd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