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电池的恢复效应延长电子装置使用时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95036.8 | 申请日: | 2012-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4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魏坤;杨旸;张武雄;许辉;赵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4M1/73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李仪萍 |
地址: | 20005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电池 恢复 效应 延长 电子 装置 使用时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移动通信领域,涉及一种延长电子装置使用时间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电池的恢复效应延长电子装置使用时间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领域以及电子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装置的性能有着快速的提高。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电子装置的CPU频率越来越高,内存越来越大,屏幕越来越大,色彩越来越艳丽。然而,这些性能的提升带来的是电子装置用电量的增加。例如,电子装置中的手机,一个主流的智能触屏手机的待机时间一般不超过两天,如果使用较为频繁的话,几个小时,手机的电量就会消耗殆尽,给用户带来非常多的不便。
为了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一方面,在电池技术上,相关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由于体积和成本的限制,应用在电子装置上的电池电量增加速度非常缓慢,例如从2005年到2011年MWC年度最佳手机的电池电量仅仅从880mAh增加到了1420mAh,与智能手机耗电速度飞速增加相比,电池容量的增长是远远不够的。
另一方面,电子装置电量优化也有了大量的研究,例如智能调整手机的屏幕亮度与CPU频率,制定更加节能的通信方式如:802.11标准的Power Save Mode(PSM)等等。但是这些优化并没有改变电子装置耗电速度飞速增加的事实。
之前的这些技术仅仅局限于电池本身或者电子装置内部功能算法本身,并没有把两者结合起来。实际上,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有着自己的特点,研究表明,不同的使用方法可以导致电池可供电量30%的差异。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电池的恢复效应延长电子装置使用时间的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装置待机时间较短的问题。
所述利用电池的恢复效应延长电子装置使用时间的方法包括: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一,设定电子装置的电池恢复效应触发时间;
步骤二,监测电子装置的电流、电压及放电时间;
步骤三,判断电子装置的电池工作在大电流状态的时间是否大于设定的电池恢复效应触发时间;若是,查询电子装置中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
步骤四,判断电子装置中是否存有在挂起状态的应用程序,若是,关闭所述在挂起状态的应用程序。
优选地,于所述步骤三还包括:判断电子装置电池工作在大电流状态的时间是否大于设定的电池恢复效应触发时间,若否,则继续监测电子装置的电流、电压及放电时间。
优选地,于所述步骤四还包括:判断电子装置中是否存有在挂起状态的应用程序,若否,则继续监测电子装置的电流、电压及放电时间。
优选地,于所述步骤四还包括:判断电子装置中是否存在非实时数据传输的应用程序,若是,则关闭该非实时数据传输的应用程序,若否,继续监控电子装置的电流、电压及放电时间。
优选地,于所述步骤一中,设定电子装置电池恢复效应触发时间为1s或5s。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利用电池的恢复效应延长电子装置使用时间的方法,有效地延长了电子装置的工作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利用电池的恢复效应延长手机使用时间的方法中手机电池恢复效应与放电时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的利用电池的恢复效应延长手机使用时间的方法中手机电池恢复效应与放电电流的关系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的利用电池的恢复效应延长手机使用时间的方法中手机电池恢复效应与放电电压段的关系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发明的利用电池的恢复效应延长手机使用时间的方法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发明的利用电池的恢复效应延长手机使用时间的方法的操作流程示意图。
图6显示为本发明的利用电池的恢复效应延长手机使用时间的方法的测试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请参阅附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未经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50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