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照明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92118.7 | 申请日: | 2012-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4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叶志庭;陈金良;林明传 | 申请(专利权)人: |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8/00;F21V7/22;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臧建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照明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包括导光柱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科技的进步,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所能实现的功率越来越大,而其所能发出的光强度也越来越高,再加上发光二极管具有省电、使用寿命长、环保、启动快速、体积小等优点,使得发光二极管已广泛地被应用在照明装置中。
由于发光二极管是点光源。这样的点光源用于一般照明用途时,容易使得直视此点光源的人眼感到不舒服,也即产生眩光的状况。为改善此问题,在现有技术中,有人将两发光二极管分别置于导光柱的两端,以分散两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束,进而使发光二极管可做为照明装置的光源。然而,当使用者需要照明范围较广的照明装置时,导光柱的长度势必要增加。在导光柱的长度增加的同时,分别配置于导光柱两端的发光二极管与导光柱中心的距离也同时增加。换言之,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束传递至导光柱中心的路径变长,而导致导光柱中心附近发生暗区(即均匀性不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均匀性佳。
本发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导光柱、至少一套件以及至少一点光源。导光柱具有出光面、相对于出光面的底面、连接出光面与底面的至少一入光面以及配置于底面上的反射条。反射条的延伸方向与导光柱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平行。导光柱的入光面套设于套件中。套件包括反射部。反射部环绕入光面且朝向远离导光柱的方向延伸。反射部的口径随着远离入光面而渐缩。点光源适于发出光束。光束被反射部的内表面反射至入光面并进入导光柱。光束被反射条反射而射出导光柱。
本发明提供另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导光柱、第一套件、第二套件、第一点光源以及第二点光源。导光柱具有出光面、相对于出光面的底面、连接出光面与底面且彼此相对的第一入光面与第二入光面以及配置于底面上的反射条。反射条的延伸方向与导光柱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平行。导光柱的第一入光面套设于第一套件中。第一套件包括第一反射部。第一反射部环绕第一入光面且朝向远离导光柱的方向延伸。第一反射部的口径随着远离第一入光面而渐缩。导光柱的第二入光面套设于第二套件中。第二套件包括第二反射部。第二反射部环绕第二入光面且朝向远离导光柱的方向延伸。第二反射部的口径随着远离第二入光面而渐缩。第一点光源适于发出第一光束。第一光束被第一反射部的内表面反射至第一入光面并进入导光柱。第一光束并被反射条反射而自出光面射出导光柱。第二点光源适于发出第二光束。第二光束被第二反射部的内表面反射至第二入光面并进入导光柱。第二光束并被反射条反射而自出光面射出导光柱。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照明装置通过包括反射部的套件可减缓部分光束的发散程度,而使光束以较小的入射角入射至导光柱的入光面。如此一来,光束便有较高的几率自导光柱中远离入光面的一处出光,进而提高照明装置的均匀性。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套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3A为现有照明装置的照度分布示意图;
图3B为对应图3A的线段A1的照度分布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照度分布示意图;
图4B为对应图4A的线段A2的照度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照明装置的剖面图;
图7为一比较例的照明装置的光型分布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光型分布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100A:照明装置;
110:导光柱;
110a、110a’:入光面;
110b:底面;
110c:出光面;
112:反射条;
112a:截面;
120、120A:套件;
122:套合部;
122a:套合部的内表面;
124、124A:反射部;
124a、124a’:反射部的内表面;
124b:金属反射层;
130、130A:点光源;
A1、A2:线段;
C:中心点;
c、W:距离;
D1、D2、D3:方向;
F:参考平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21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料复合通信管道手孔
- 下一篇:一种设置有钢筋网片的置换变径单墩复合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