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马尾藻增殖与移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90790.2 | 申请日: | 2012-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3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谢恩义;张才学;陈春亮;卢仕严;孙省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33/00 | 分类号: | A01G3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刘广生 |
地址: | 524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马尾藻 增殖 移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藻的增殖与移植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硇洲马尾藻增殖与移植方法,属于水产养殖、生态修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全球变暖,水温升高,富营养化加剧,海区污染严重,透明度降低,沿岸商业和工业等用地填海开垦,航道开挖,人类的过度采集和食藻动物的高强度啃食,虾池废水废液排污和沿海工程等影响,使得海藻原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大量自然藻场退化、枯竭,海藻场面积缩小,乃至成片消失。针对我国自然藻场退化的现状,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和管理好海岸带,修复、重建和营造大型海藻场受到各方面重视与关注。
马尾藻是一种大型经济褐藻,有些种类藻体最大长度可达7 m以上,其开发利用前景非常广阔。马尾藻自然藻场中栖息生活着多种海洋生物,也是幼鱼、小型鱼类避敌、索饵、产卵的处所。马尾藻是一种多年生海藻,由于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以及在浅海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可作为藻床重建、海洋生态生物修复的物种之一。
为保护野生马尾藻资源,延缓近海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并为马尾藻产品的加工利用提供原材料,本发明专利进行了马尾藻的增殖与移殖,对影响增殖和移殖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潮位、潮汐性质、光照强度、沉积物、敌害生物、增移殖时间、藻体大小、增移殖方法、附着基的形状等进行了探讨分析。形成了一套完整、可行的马尾藻增殖与移殖的技术方法,可为马尾藻藻场的人工修复和重建提供技术支撑,最终为近岸海洋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提供有效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目前大型野生马尾藻退化严重的现状,对马尾藻进行增殖和移殖的方法技术,对不同附着基进行筛选,最后确定附着基的材料、形状和增移殖的时间等,能够人工修复自然海区退化的马尾藻藻场或人工重建新的马尾藻藻场。
1.为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取的马尾藻增殖与移殖技术方法如下:
一种马尾藻增殖与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附着基形状的选择
圆台形或梯形立方体附着基均适宜于马尾藻增移殖过程中幼孢子体或幼苗的附着成活;圆台形水凝土上圆直径20 cm,下圆直径40 cm,高40 cm,重60~75 Kg,在圆台中间直径为24 cm、30 cm和36 cm处的侧面各刻一个深度适宜的凹槽,适宜于直径0.4~0.8 cm苗绳捆绑;梯形立方体混凝土块上宽15×15 cm,下宽20×20 cm,高15 cm;
(2)附着基材料的选择
混凝土材料易于造形,价格便宜,浸泡处理后附苗效果好,经久耐用,环保且易于推广,故选择作为马尾藻增移殖的人工附着基;
(3)固着方式的选择
方法一:用刻有凹槽的圆台形混凝土作为人工藻礁构建的附着基,投放适宜于马尾藻生长的潮间带;利用人工有性繁殖培育的马尾藻幼孢子体作为苗源,以直径6~8 mm尼龙绳每隔10 cm夹苗捆绑于圆台形混凝土附着基凹槽中,并使假根尽量位于圆台的凹槽中,假根在生长过程中逐渐牢固附于圆台上;
方法二:大小适宜的梯形立方体混凝土块,在室内经过浸泡处理,使碱性物质或有毒物质溢出,室内育苗车间中采用静水采附马尾藻幼孢子体,室内半流水培育1~2个月后,当幼孢子体平均体长2 mm时,用速凝水泥在低潮时固定于马尾藻原生态岩石上;
(4)藻体的大小
方法一:夹苗绳捆绑于圆台形混凝土附着基凹槽中的人工苗或自然苗以5~10 cm大小为宜,既便于夹苗操作,又利于投放海区后不被浮泥覆盖,苗太大,不利于假根生长固着于人工附着基;
方法二:附于人工附着基上的幼孢子体室内培育至体长2 mm左右时就固定海区岩石上,苗越大,成活率越高,但室内培育成本相应增加;
(5)增殖与移殖的时间
方法一:圆台形混凝土投放海区的适宜时间是人工培育的马尾藻苗长5~10 cm时,一般为11月份开始,投放时间太晚,不利于藻体生长过程中假根牢固固定于人工附着基上,致使藻体在夏季高温期腐烂后,假根易脱落,不利于靠假根营养繁殖来维持种群的马尾藻藻场人工修复或重建;
方法二:附有人工苗的附着基用速凝水泥固定于海区的时间可在7月份开始,通常人工苗越大,增移殖时间越晚,成活率越高;
(6)地点的选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未经广东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07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